浅述一种新型的中小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时间:2022-03-20 09:55:45 党史学习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围绕着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定义、理论基础、特点、功能、实践原则及其与我国新时期教育目标之间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期望对广大一线教师采用此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有所帮助。

关键词:成长记录袋;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新课改

一、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定义

学生成长记录袋也叫档案袋①,这种方法最初源于美国。于20世纪末被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所采纳,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这种方法以横纵向两个维度为标准,以实物性的方式记录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成长状况。通过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成果展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种评价方式契合了当今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时代理念,是一种真实性的评价方法。

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个体性、建构性和生成性,为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1.多元智能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把智能定义为:“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将人的智能主要划分为以下8种:语言智能、逻辑一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②每个学生的智力情况和智力优项并不相同,因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实质上是个体不同的智力特点和智能的组合。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避免传统的单一化、一刀切的做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评价应该体现真实性、情景化、客观性、个体性等特点。

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学生个体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主动构建起来的。由此,不同的个体基于不同的环境生成的知识,具有明显的人本性和个体性。教学不单是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在个人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性学习的关键是创设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氛围。与其他流派相比,建构主义学习评价观表现以下突出特点:强调知识建构过程的评价、强调自我和元认知发展的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和多层次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多侧面和多观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学习的结果和观点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所以,评价应该反思和包容这些多样化的观点和表述,而不应该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和固定的模式评价学生。

学生成长记录袋正是遵循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核心内涵,关注学生个体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和动态成长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评估他们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并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立体的评价,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特定的理论产生特定的评价方式,较为成功的成长记录袋应该充分体现其理论基础的核心要旨。下面,为笔者归纳和总结的成长记录袋应该具备的特点。

1.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宗旨。成长记录袋的内在逻辑结构,必须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计划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结构性的收集学生的一系列成果或作品,以展现其能力和进步。记录袋内容要包含足以反映学生向预期课程目标进步和发展的信息。

2.发展性与表现性。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弥补了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的不足,通过质性的成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行为,既注重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

3.多样性与多元性。成长记录袋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成长记录袋里收集的作品,种类多样,形式多样,包括学生成绩单、学生测试试卷、实验报告、优秀作文、手工制作、学习笔记、日记、他人评语等内容。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等均可参与评价。

4.注重反思性。成长记录袋不仅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与取得的学习成果,还应记录学生对这些成果的反思与总结,以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四、成长记录袋作用

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以分数论“优劣”弊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个体性、动态性、差异性及创造性。同时,评价的主体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单一式评价转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校、家长参与的多元立体化评价模式。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成长记录袋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本人,目标是收集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建立记录袋过程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塑造的能力。

2.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异性。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通过展示学生的独特成果,可以在遵循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使得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利于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不同的学生因智力发展类型及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表征类型是有所不同的。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很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真实问题。成长记录袋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而量身订做的。因此,通过成长记录袋可以更好地发现并诊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师生教学信息双向反馈提供真实的基础,从而及时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构建多元评价主体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的是学生一段时间内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成长发展的所有表现性成果,真实的记录了学生学习发展的动态轨迹。成果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可见性、可浏览性和可重复评价性。因此,通过成长记录袋可以向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提供学业进步和退步的有关证据,以便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五、成长记录袋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具体操作中,学生是实施记录袋的主人,是记录袋内容的收集者,是自我评价的主体操作者,亦是学习质量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因此,在成长记录袋的所有环节中,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从中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

2.发展性原则。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成长记录袋,动态式的展现学生发展的全面过程,根据记录袋指出学生发展的优点与不足,对症下药,使培养学生的整个过程呈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动态螺旋上升式发展模式,将成长记录袋作为架接在个体现有知识水平和预期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

3.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指的是在实施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因此,应该把成长记录袋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与成果;同时,恰当、积极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方式,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

4.情景化原则。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智能特质和智能组合。成长记录袋正是由于其适应个体差异性而得以存在。因此,我们实施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主体,不同科目,不同阶段等因素,而建立情景化的成长记录袋设计方案与设计内容。

六、我国的教育目标对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启示

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世纪,教育的时代性突出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第二,教育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发与培养;第三,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探究型学习。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为目标。在此背景下,以分数论“优劣”的传统评价方式,很难再继续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正所谓什么样的教育目标,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便会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目标和评价方式之间只有达到本质上的吻合,相应的目标和评价方式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在新时期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正视成长记录袋这种内在包含着个体性、人本性、创造性等特点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海涛,罗琬华.成长记录袋评价内涵及其实施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J].2004(2):43

[2][美].Diane Hart.《真实性评价——教师指导手册》.[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7

[3][美].W.James Popham:《促进教学的课程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58,161,162,158

[4][美].Diane Hart:《真实性评价——教师指导手册》.[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0,21

[5][美].Ellen.Web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9

[6]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4

[7]黄光扬:《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3,2.

[8]Gardner,H.(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

[9]Matthew,M.R.Intorductory Comments on Philosophy and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Science&Education,1997,6.

注解:

①陈海涛,罗琬华.成长记录袋评价内涵及其实施策略.《外国中小学教育》.[J].2004(2):43.

②Gardner,H.(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 Books.

推荐访问:中小学生 评价 方法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