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12篇

时间:2022-02-24 11:22:29 党史学习 浏览次数: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12篇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1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今天的老百姓对共产党的理解,依然要靠9100多万的每一个,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老百姓的心头有杆秤”,同志们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党员同志都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每一个党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严于律己、以身示范的点滴累积之中,不断立起党员形象,共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形象即是责任,维护形象也是一份担当,这是我的第一个新理解。

  3名女红军自身饥寒交迫,也要将一条被子一分为二,给群众留下半条。这份圣洁之美,生动诠释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真正将人民放在心头最为重要的位置,并已升华为“人民至上”的磐石信念。可以说,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所系,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的关键所在。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从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极为深刻、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人民至上。共产党人说到了、做到了,正如百年前她一诞生就宣示的一样!这是我的第二点新理解。

  半条被子是桥梁、是纽带,生动诠释了党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便是我、我便是你,“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党心和民心在半条被子中融为一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看到,亿万中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我们看到,在人民的拥护下,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敢于和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逢敌亮剑”。我们看到,在人民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三大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转换。我们看到,面对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全球性疫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无数白衣天使“逆行出击”,亿万中国人民居家守望,最终取得了战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们看到,今日之中国,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民族自豪感和制度自信力更强了。历史和实践一次次证明,有了人民的支持,纵然前路曲折多艰,我们也必攻而克之;纵然危机重重,我们也必战而胜之。这是我的第三点新理解。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让我们时刻不敢懈怠,让我们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对“半条被子”的领悟也必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变的,我想,或许就是这一份赤胆忠诚,这一颗璀璨亮丽的红心吧。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2

  为进一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讲好身边红色故事,4月23日下午,xx学院在逸夫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参加会议的有院领导,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全院副处级以上干部,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党委书记汪刘送主持会议。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才教授作了题为《淮海战役规模扩大的关键战役——宿县之战》的专题辅导报告,从“宿县之战”的决策、过程、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李玉才教授用生动的“宿县”方言结合一张张历史老照片,一幅幅作战地形图完整地把“宿县之战”的全过程展现了出来。“宿县之战”作为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淮海’转变成‘大淮海’的关键之战,提前完成了对徐州之敌的战略包围,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态势,确保了南线决战目标的完美实现”。在“宿县之战”时成立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位于xx市xx县丁里镇蔡洼村,现在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场地。

  汪刘送强调,发扬和传承xx本地红色资源,对于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意识、掌握中国革命历史知识、树立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宿县之战”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指挥若定,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更好的熟悉党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全院党员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继续开展好“我为师生办事”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规定动作做到位,让自选动作出特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5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xx矿业集团党委严格落实党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聚焦学党史、悟思想,通过现场讲、高端讲、自主讲、展开讲,让党史“课”入大脑、“声”入人心,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截至4月底,该集团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党史专题宣讲120场,受众7000余人次。

  用好红色资源现场讲。充分利用双堆集革命烈士陵园、临涣镇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xx市档案馆、城市展厅等本地红色资源、场馆,引导各级党组织把党课搬到红色基地,现场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推动党史教育走深走心。举办“永远跟党走”红色集藏巡回展,从xx矿业集团干部职工中征集近千件红色书籍、历史文物、票证、邮集等实物,在展厅现场为前来参观的广大干部职工讲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以及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史和xx矿区xx历史,为广大干部职工奉献了一场党史学习的精神大餐。

  聆听权威专家高端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收看省国资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举办xx矿业集团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吴梅芳教授前来授课,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将课堂延伸至基层各单位,高起点开启了xx矿业集团党史宣讲“第一课”。举办xx矿业集团机关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邀请xx市委党校廖峰副教授进行专题辅导授课,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先学先悟。

  组建宣讲团队自主讲。在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和省委宣讲团宣讲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编写专题宣讲材料,选拔优秀党员干部,组建“红色宣讲团”分赴基层单位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青团系统组建了“8090”宣讲团,积极开展“青春讲党史”活动,促使广大青年职工在讲党史中学党史,在学党史中悟思想。

  创新宣讲形式展开讲。充分挖掘宣讲资源,xx矿业集团上下多点联动、多措并举,讲党史、学党史的氛围愈加浓厚。临涣矿组织老党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好入党前党史教育课,芦岭矿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激励安全生产”活动,朱庄矿邀请xx大鼓艺人采取xx大鼓这一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百年党史,临涣选煤厂组织开展了党史一刻钟微宣讲,临涣焦化公司开展了“百年党史百人讲”微党课等等,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的党史宣讲活动,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6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7

  聆听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细品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听红船的故事,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诞生。百年来,小小红船一路开天辟地、力挽狂澜、艰辛探索,从最初仅有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如今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在不断的革命与奋斗中直面时代潮流,勇担历史使命,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期党员干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应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与初心,坚持对本职工作不懈进取的态度,从红船故事中汲取精神之钙,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无畏胆气,直面危机与考验。

  听抗战的故事,品舍身为国、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十四年的持久抗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华夏大地的平静安宁。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如国歌中所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筑起了一道信念“长城”,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激情燃烧的抗战岁月中培植出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面对空前磨难与危机时,所葆有的舍身为国的民族气节、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铭记英雄的铮铮铁骨、浴血奋战,传承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着眼当下,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不畏困难,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前进、前进、再前进。

  听春天的故事,品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四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此开始吹向大江南北,中国也翻开了新的篇章,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看华夏五千年历史,是创新引领民族进步、时代发展、国家昌盛。新时期党员干部,当以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掌好时代舵盘,抓住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让创新之风贯穿工作,成为当代中国一张最亮眼的名片。

  知党史,修党性。从过去的故事中,学习那些薪火相传的优秀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不懈奋斗,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8

  1921年7月,从浙江嘉兴南湖烟雨中的一艘小船起航,中国共产党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百年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的航行历程是一本沉甸甸的史书,蕴藏着矢志不渝奋斗的精神密码和共产党人的卓越智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细细研读这本厚重的史书,从中寻求方法、坚定信念、强化担当,以昂扬姿态扬帆开启新征程。

  以“历史思维”解决现实问题,平稳掌舵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学习与历史思维的培养。“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不断提高运用“历史思维”的能力,自觉把问题放在历史的时段中思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现实问题、洞察发展规律、把握航行方向。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要将学习党史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古为今用,用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确保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路”。

  以“历史眼光”把握前进方向,坚守路线不偏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0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创造了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百年党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真正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继而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党史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部分。在党史学习中,我们要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历史和未来看当下,加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根基和现实基础,并为之不懈奋斗。

  以“历史担当”激励奋发作为,蓄势扬帆再起航。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回顾百年历程,无数仁人志士挥洒汗水、泪水、鲜血乃至献出生命,才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繁荣富强。学习党史,要认真了解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英雄先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全面了解我们党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深刻把握新时代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背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前面是喷薄而出的曙光,更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定会继承传扬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直面挑战,抓紧机遇,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动“中国号”巨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9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还有闽东游击战中,官岭很重要,如官岭的单岔处“官岭战斗”遗址,有闽东闻名的“高山小红军”故事。有曾志(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先辈领导的社洋分田分地运动。有“龟山之战”等遗址都很壮举的。

  那么,“红军窑”算是甚为奇妙了,这个位于官岭村庄外200多米处,是一个自然的陈窑了,四周自然铸成的削壁,占地50平方米,深30米,下大上小,来回须绳子攀沿,人入景中,影随步移,原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首长也到过这里,召集革命先辈们开过会,讨论过闽东革命发展情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个古镇更为悠远的历史了。

  官岭,今天穿行古巷道,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旧石板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回响,身边闪过的是百年前古屋老宅,布满青苔的无人住房和年轮印记的空房,思绪萦绕于藤条之间,真的,好像在这里疲惫的灵魂才终于找到了皈依之所。世纪之交,年轮顺转,在生生不息的时光中,在深深宅院的残垣断壁中,凝结着这古村庄积淀了几百年历史的品格,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对,今天,让我们随着文字的跳动,近距离的审视这些沧桑的古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轨迹,同时也触摸它的脉搏,体味着那怦然心动的感觉。

  尽管今天这个村子,确实不如往昔,尤其有些被荒废的古屋长满青苔,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刺眼,许是一个巧合,许是一个错位,这曾经出过多少革命志士(九位安德县委书记中我们官岭就占了3位)的地方竟被荒废,这无疑是一个不合谐的音符,那守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业在现代文明环境中,突然被人叹为观止,生出许多格式的感憾,是福、是祸、是喜、是悲或者兼而有之。

  当然历史归历史,现实归现实,这个村子至今昭示着因诸多因素而失去往昔的景秀而怅然,灰飞烟灭,总之过去的都过去了,历史却留下了一份难以估价的遗产,这决不是让今人因遗产而困囿自己。仍有村民依然如故地住在黑檐乌瓦的老屋里,村子里除鸡犬之声外,也很难听到随着时代随着节拍各领风骚的流行歌曲,难道这里墨守成规吗?当然,闽东志士从游击队到随叶飞去北上抗日,到全中国解放后,今天他们都已不在人世间了,可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意味着要继承他们遗志,在改革开放年代中,为国家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吧!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10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感动,每次我感动就会忆起我们人民革命的艰苦历程,想起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368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着30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

  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突破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奇迹,走向抗日的最前线,提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

  怪不得毛主席会这样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像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2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没错,这正是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引以为骄傲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辉煌的斗争业绩。今天,我们要从红军长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让我们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们年轻一代,正走在先烈们为我们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上,走向现代化灿烂的未来。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1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还有闽东游击战中,官岭很重要,如官岭的单岔处“官岭战斗”遗址,有闽东闻名的“高山小红军”故事。有曾志(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先辈领导的社洋分田分地运动。有“龟山之战”等遗址都很壮举的。

  那么,“红军窑”算是甚为奇妙了,这个位于官岭村庄外200多米处,是一个自然的陈窑了,四周自然铸成的削壁,占地50平方米,深30米,下大上小,来回须绳子攀沿,人入景中,影随步移,原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首长也到过这里,召集革命先辈们开过会,讨论过闽东革命发展情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个古镇更为悠远的历史了。

  官岭,今天穿行古巷道,脚步叩在满是雨痕的旧石板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回响,身边闪过的是百年前古屋老宅,布满青苔的无人住房和年轮印记的空房,思绪萦绕于藤条之间,真的,好像在这里疲惫的灵魂才终于找到了皈依之所。世纪之交,年轮顺转,在生生不息的时光中,在深深宅院的残垣断壁中,凝结着这古村庄积淀了几百年历史的品格,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对,今天,让我们随着文字的跳动,近距离的审视这些沧桑的古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轨迹,同时也触摸它的脉搏,体味着那怦然心动的感觉。

  尽管今天这个村子,确实不如往昔,尤其有些被荒废的古屋长满青苔,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刺眼,许是一个巧合,许是一个错位,这曾经出过多少革命志士(九位安德县委书记中我们官岭就占了3位)的地方竟被荒废,这无疑是一个不合谐的音符,那守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业在现代文明环境中,突然被人叹为观止,生出许多格式的感憾,是福、是祸、是喜、是悲或者兼而有之。

  当然历史归历史,现实归现实,这个村子至今昭示着因诸多因素而失去往昔的景秀而怅然,灰飞烟灭,总之过去的都过去了,历史却留下了一份难以估价的遗产,这决不是让今人因遗产而困囿自己。仍有村民依然如故地住在黑檐乌瓦的老屋里,村子里除鸡犬之声外,也很难听到随着时代随着节拍各领风骚的流行歌曲,难道这里墨守成规吗?当然,闽东志士从游击队到随叶飞去北上抗日,到全中国解放后,今天他们都已不在人世间了,可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就是意味着要继承他们遗志,在改革开放年代中,为国家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吧!

党史学习红色故事征文篇12

  党史是一本永远也学不完的“百科全书”,里面有太多太多的“好故事”值得我们思考学习。今天,笔者当一回“朗读者”,为您讲述几则党史故事,希望能给您的思想来一次“洗礼”。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因注意力高度集中,错把墨水当成红糖水吃掉而浑然不知,还对母亲连说“真甜”。共产党人心中的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做的事情必须要对人民和国家有益。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今时今日的巍巍巨轮,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带甜味”的真理,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业绩,让人民的心里装满幸福。只要人民群众喜欢、党的伟业需要,共产党人可以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

  灯芯的温度是民心。中央苏区时期,按照规定干部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同志带头只用一根,并在昏暗灯光下写就《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灯芯的体积虽小,可装着的却是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灯芯的燃烧时间虽短,可却能点燃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殷切期望和真心依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戒奢从简、俭以养德的好党风,带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好民风。

  雪中的丰碑长屹立。长征过雪山时,有不少战士因为身着单衣、脚穿草鞋、食不果腹而牺牲在白雪皑皑中。一名指挥员看着眼前穿着单衣、安然长眠的战士,询问军需处长在哪里。有同志含泪说道,“他就是军需处长。”这是何等的觉悟,哪怕自己冻死,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这是英雄的部队,哪怕前路危险重重,也要杀出一条血路。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勇士,那些为了脱贫攻坚事业而舍生忘死的扶贫干部,都是新时代的党员楷模。

  英雄的威名永流传。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军队,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在白山黑水间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搏斗,最终壮烈殉国。牺牲时胃里尽是枯草、树皮、棉絮,唯独没有一粒粮食。是什么支撑将军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依旧浴血奋战?是党的信仰,是心中的责任,是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会忘记将军的丰功伟绩,会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接好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完成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的精彩华章。

推荐访问:党史 征文 红色 讲党史故事 拾红色记忆 关于党的红色故事 红色历史的征文 红色革命故事征文 读红色革命故事有感范文 读红色故事悟革命精神论文 讲党史重温红色经典 革命红色经典文章 讲党史故事 拾红色记忆ppt 红色党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