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土文物资源在国学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09 12:20:02 主题教育 浏览次数:

摘 要:中国文物资源,存在年代久远,数量可观,是珍贵的国学教育资源。自新世纪国学教育发展来,中小学中极少有利用文物资源,展开国学教育的案例。我们尝试以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小学为例探究,探究运用本土文物资源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方式,以期为引导国学教育丰富多样可持续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教育;本土文物资源;保护;利用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191

2016年2月教育部党组新发布的第四号文件《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部署。

早在2015年5月末,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传统文化相关课题组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人教育(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海外汉文化教育近700册传统文化标准化教材研发工作。中小学国学教育以诵读经典为主的形式如火如荼开展。但目前我们认为仍有以下不足:受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国学教育课程明显呈现单一现象;教育者把国学教育片面理解为经典诵读等。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小学为例,对如何运用本土文物资源开展国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为引导国学教育丰富多样可持续地发展提供参考。

一、本土文物资源在国学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1.本土文物资源概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是岭南古镇。我们通过现场了解、分析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镇内法定文物资源整合,认为可将本土文物资源分为建筑园林、名人文物、楹联匾额三大类。其中,建筑园林有:余荫山房、瑜园;名人文物有:罗边培兰书院、官堂腾威家塾古建筑群等20多个;楹联匾额有:南村邬氏宗祠古建筑群(含南圃邬公祠)、员岗昌大堂、板桥黎氏宗祠、市头沙茭团练总局旧址(蒋氏宗祠)以及当地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街区5处——南村永宁里历史街区、罗边解阜里历史街区、坑头村历史街区、员岗新市坊历史街区、官堂东社大街历史街区。[1]古镇历经千年,本土文物丰富,保存较为完好。

2.本土文物资源在国学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本探究与目前我国国学教育目标政策等契合。且运用本土文物资源在当地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有其特点和优势:第一,国学教育有明显本土岭南特色,当地习俗、文化能直观深入人心。第二,参观本土文物,交通便利等。

我们通过进一步对番禺区南村镇当地中小学师生展开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仅有方式为:在余荫山房开设新生入学开笔典礼。当地中小学也有鼓励传统粤剧等国学教育方式,但都没能充分用好实体文物这一国学教育资源。其主要原因有:当前南村镇中小学师生对国学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对镇上的文物资源认识有偏差、当前南村镇中小学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渠道不广、当地人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因此,探究本土文物资源在国学教育中的运用有积极意义。

二、利用当地文物资源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方法

1.以建筑园林为“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

(1)社会实践的活动主题确定一一架构设计:主题的选择既突显南村镇园林建筑群体的地方特色,也要适应当地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如“我心中的建筑园林”等。

(2)现场课堂的实施创造一一教学实践:在园林里的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具及其他教学辅助的影视、文化背景故事等资料。学生的情感态度更容易被唤醒的,身临其境的学习,对国学文化有更深刻印象。

(3)学生作品交流一一创作成果展示:开创具有国学特色的学生社团,还可以跟园林的规划管理办公室申请,开展主题性创作展览会、在线专题网站的成果分享、在园林建筑里开展组织以展现个人所学国学知识的心得、风采的技能表演、竞赛等。

(4)课堂延伸拓展一一教学反思改进:对文物资源在教育方面的利用开发后的考查与评价、对特色文物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再创造,最终目的是让国学知识普及。

2.名人文物的国学文化风一一中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架构

南村地区重文兴教,历史名人辈出。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职工开展相关的文物资源的课题探究了解等。多与当地居民交流,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以提升当地居民整体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意识。课堂上教师依照内容审美性、适宜性、可融性原则进行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如可分“摸得到的名人文物”等多学习领域,将国学知识穿插于各学科中进行课程教学设计。[2]

3.楹联匾额的多样化创新学习形式

(1)楹联匾额制作成品展。布置学生参观宗祠、街道时,尝试发现并记录楹联、匾额样式的作业。用各种材料模仿制作楹联匾额标本。最后在学校或者文物景点里摆放,开办“楹联匾额制作成品展”等。

(2)楹联匾额标本拍卖会。以家庭、社区、学校各班级等为单位,开展趣味楹联匾额标本拍卖会,以交流学习。

(3)成立楹联匾额文化探究社。如可以邀请行业的专家,来场“名人面对面”的国学知识教育的交流,家校师生共成长。

(4)楹联匾额群英会。小品、说故事、演唱等方式,将楹联匾额背后的故事、国学底蕴分享,有条件的可以在楹联匾额文物所在的宗祠、街道里展现,这是一种有底蕴的身临其境的知识呈现环节。

另外,还可以借相关企业投资开发与当地文物教育软件或者学习网站等,提升当地文物知名度,拓展和延伸当地文物国学知识传播功能,优化国学教育资源。

“文物不等于就是古建筑”,开展有地方特色的国学教育,还有更多本土文物资源待挖掘。结合学生心理、课程性质、因地制宜等因素将本土文物资源向国学教育资源转化,开发创新丰富的国学教育方式,有利于保护和积极利用文物资源,更有利于直接培养当地学生对家乡乃至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将国学精华根植于一代代人心中。

参考文献:

[1]番禺区南村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南村物质文化遗产,2012.http://

[2]雷婷媛.平遥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传承与实践——以平遥当地小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16:30.

作者简介:

廖榕(1996--)女,汉族,广东汕头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邬杏萍(1996--)女,汉族,广东番禺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饶婷(1996--)女,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推荐访问:国学 文物 本土 资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