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各地学习考察情况报告范文(5篇)

时间:2022-01-19 04:38:24 整改报告 浏览次数:

  赴各地学习考察情况报告范文(五篇)




  1关于赴鄂州学习考察的报告

  2018-06-15

  为学习借鉴鄂州市在口岸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3月8日,市商务局局长高汉锐率领考察组一行7人赴鄂州考察学习。实地调研了顺丰机场指挥部、三江港、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苏宁物流运营中心,并与鄂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鄂州商务工作发展基本情况

  鄂州市商务局现有编制28人,借调人员4人,暂未设置贸促会、商业物流联合会和商务执法机构。2017年,鄂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6.80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居全省第二。新增葛店苏宁云商、大汉风情等12家“小进限”企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5686.2万美元,同比增长14.3%。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出口实绩企业达82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9256万美元。

  二、鄂州商务工作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鄂州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鄂州市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2013年葛店中部电子商务基地获批湖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5年华容区获批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多家国内外电商巨头相继落户鄂州,建设物流配送基地或运营中心。目前,鄂州市已集聚了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龙头电商企业,同时本地中小电商企业也蓬勃发展。统计显示,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网店)共计1000余家,其中限上商贸企业4家。2016年,全市通过网络消费实现零售额93.27亿元,同比增长48.7%;2017年,通过网络消费完成零售额132.36亿元,同比增长41.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3%。我们重点考察的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2017年实现销售额110亿元,上交利税2亿元,解决就业5000多人。

  鄂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快,在全省居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鄂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电商发展大计,出台政策推动电商进一步发展壮大。建设葛店电商基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葛店开发区管委会也确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电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专班,责任到人,加快招商引资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2014年,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今年,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的实施意见》、《鄂州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动力,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鄂州开发区为加速优高电商项目招商,已为新入驻的优高电商提供16000平方的办公楼,免租金3年,并提供装修、通光纤、水电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的软环境。在葛店开发区,投资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将通过落实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高新技术项目的优惠待遇等,以地方财政扶持的形式实现。

  三是引进龙头企业。唯品会、亚马逊、苏宁易购、易商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入驻,不仅为葛店中部电商基地带来了大量税收收入,也为基地在国内外打响了知名度。已签约入驻唯品会、苏宁云商、亚马逊、上海易商、家乐福、维龙、南山集团、人福医药物流园、安博、卷皮网、佛罗伦萨、汽车超人、电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华威科智慧物联产业园、中小企业电商孵化器等知名电商企业和学校。

  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各区(开发区)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本土电商人才,同时通过电子商务招商引进人才。近年来,全市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论坛、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乡镇和村级管理干部、电商从业人员、电商创业人员进行培训,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000多人。

  五是发挥区域优势。葛店开发区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具有独特的战略区位和交通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其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和经济密度等各项指标都处于中部地区前列,发展电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葛店开发区围绕着电商产业链,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量身定做产业配套,电商基地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鄂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开口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经贸活动。先后组织22家企业参加了第121届、122届广交会,共达成意向成交3500多万美元,现场签单近600万美元。组织湖北同方高科泵业有限公司、段店杏福农业园等公司参加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017年中国(国际)水果大会等各类知名展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开口企业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推动更多开口企业破零,2017年全市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30家,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24家,比上年增加12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有82家,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新高。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全面落实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市政府每年拿出300多万元对出口企业进行奖励扶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便利化贸易环境。下拨2016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01.7万元;制定《2016年度省级促进外贸出口奖励资金、市级外经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共安排361.2万元资金,奖励2016年出口企业;向省商务厅申报“破零攻坚”、市州出口奖励资金60万元;组织申报2017年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支持金额301.4万元。

  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指导。积极落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下发了《市商务局关于开展“外贸干部走基层进企业排忧解难”专题行动的通知》(鄂州商务文〔2017〕18号),多次走访湖北康源药业有限公司、鄂州宝丰金属棉技术有限公司、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调研。建立重点外贸企业领导分片挂点跟踪服务制度,对重点培育的骨干龙头企业和成长壮大企业,全面推行“一企一策”,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保姆式”服务。

  四是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口岸建设取得进展。逐步推进三江港口岸扩大开放,依照国家口岸发展“十二五”审理计划和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三江港一类水运口岸建设提到日程。依据《鄂州三江港口岸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口岸设施建设方案要求基本完成了开放码头的建设计划,三江港区口岸开放码头5-8#泊位工程基本完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稳步推进,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口岸查验单位、鄂州市政府、顺丰集团积极申报国家一级口岸,协调推动机场口岸设施与机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有序发展对外劳务合作,2017年全市外派劳务人员备案29人次,没有接到外派劳务纠纷、外派劳务突发事件和非法外派事件报告。

  三、加快黄冈商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鄂州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黄冈商务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落后,鄂州商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鄂州市的发展经验,必须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推进工作的作风境界和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上。要真正树立起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以解放思想来进一步排除发展道路上的思维障碍和行为障碍,以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思想解放的程度,以开放思维、宏大气魄、科学方法、冲天干劲,营造弯道赶超的思想、工作和舆论氛围。

  二是必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黄冈经济外向度。要以黄冈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为引领,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要大力引进机电、高新、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型企业,积极培育现有出口企业,支持他们做强做大。要加大力度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开口企业“破零攻坚”实现出口,引导本地生产、异地出口企业“出口回归”。要以境内外贸易、投资活动为载体,强化外资招商活动,实现外资滚动增长,避免外资断档脱节、大起大落。要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着力推进我市一批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经营,积极推进境外工程承包,大力开拓以技术型、智能型、管理型劳务输出,提高外派劳务效益。

  三是必须培育和引进电商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榜样是旗帜,龙头是引领,典型和龙头能激励更多人奋斗的动力与热情,广泛聚集发展力量。在推进电商发展过程中,要总结推广各方面的经验,实行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推动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要更加注重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一方面瞄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行业领军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几个国家级的龙头电商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扶持几个叫得响的龙头企业,拉动整个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四是必须要大力完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世界资源争夺趋激烈的形势下,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哪里有投资优势,哪里才能赢得外商。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础性工程,大力加强硬软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建设,大力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合力引商的良好氛围。要努力提高政策法规的优越性、稳定性、透明性和可预见性,推进政府办事的公开度、公信度和公平度。加强制度法规的建设、执行和落实,营造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环境,树立黄冈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形象。

  
   2关于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2017-03-15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促进与江苏省部分城市的合作交流,3月6日至1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凤波率领各县(市)区委书记,赴江苏省徐州市、扬州市和泰州市学习考察。

  一、基本情况

  连日来,考察团一行深入39个考察点,详细了解每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文化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情况。总的看,五大发展理念在三座城市已经落地生根,并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实际行动和具体工作。最突出的特点有3个:

  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打牢实体经济根基。徐州市坚持思路项目化、项目具体化,大力实施“三重一大”项目建设,即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扬州市坚持“项目为王”,近几年累计开工建设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71个,实现了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重特大项目全覆盖。泰州市持续推进“项目大突破”,2015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1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83个,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2016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7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12个,比2015年又翻了近一番。

  二是持续强化要素集聚,助力全民创新创业。徐州市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力建设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赢在徐州”创新创业大赛,注重把创新创业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扬州市在金融、住房、子女就学、健康保健等6个方面制定了人才政策,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上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让人才有劲头、有干头、有奔头,2013年首次实现大专以上人才净流入,之后每年净流入近1万人。泰州市制定了“创业富民30条”,从降低创业门槛、培育创业人才、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和资金支持、搭建众创平台等方面入手,全方位营造一流创业环境,仅泰州医药城就引来28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其中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3人。

  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徐州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一改过去“一城煤灰半城土”为“一城青山半城湖”,荣获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目前正在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扬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实施公园体系“111工程”,即建设10个体育公园、100个社区公园、1000个文体广场。泰州市已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从今年开始大力实施“环境大改善、功能大提升”行动,进一步解决城市绿量、交通等问题,让群众更多获益。

  二、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第一,必须学习江苏先进的发展理念。三座城市之所以有全新的发展理念,核心就在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新理念转化为新要求、新作为。扬州市坚持“三先三后”理念打造古风新韵新形象,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建基础设施、后搞功能性开发,先发展产业、后开发商业”,确保“古城古得经典、新城新得现代”。徐州市坚持“发展不增污、增效又增绿”,在项目建设中增蓝天、保绿水、护净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证明,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金钥匙”,把“四个着力”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指南针”,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在新常态下施展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第二,必须学习江苏有效的攻坚招法。三座城市以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有效工作,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泰州市提出发扬“三个不相信”精神,即“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激励大家“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同时砸掉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铁定律”、“无错无为不摘帽”的“铁交椅”,推出了“蜗牛奖”,对全市干部产生了很大触动。扬州市通过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优化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年”“公务管理规范年”等工作,把各项发展任务落到了实处。徐州市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四项督查”,并建立健全了工作组织、协调、督查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第三,必须学习江苏一流的服务意识。三座城市坚持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始终以“店小二”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并注入了“谦虚、周到、专业、勤快”的内涵,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泰州市推出了“3最”“6全”“5心”的“365”服务,即审批事项在江苏省程序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全身心帮办、全过程跟进、全天候服务、全方位配合、全覆盖保障、全社会支持;让客商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扬州市连续3年出台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推进行政审批“减章、减时、减负、提效”,推进行政执法“规范规矩、公开公正”和行政办事服务“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实践证明,营商环境之于振兴发展,就像阳光、空气、土壤和水之于生命一样重要。必须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亲商爱商、安商富商蔚然成风,形成良好的发展气候。

  第四,必须学习江苏务实的工作作风。三座城市都把“务实”二字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分秒必争地去抢,有胆有识地去闯,锲而不舍地去干。特别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了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工作模式,徐州市各级党政班子在260天时间里组织开展了400多批次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实践证明,只有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才能求得振兴发展实效,才能形成以实绩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的浓厚发展氛围。

  三、下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作为讲政治的实际行动,按照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对照先进找差距,勇起直追要加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振兴发展事业推向前进。近期,重点抓好5个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实体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根基,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把创新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落地。要坚持开工和竣工一起抓,盯紧竣工投产率、项目入库率、实际完成投资、设备投资、入库税收、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确保更多项目落地投产。要坚持数量和质量一起抓,在项目结构上体现实体经济主导,在项目质量上体现转型升级要求,在项目布局上体现产业集群优势,始终把项目建设的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放在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型项目上,加快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改进工作方法,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优质增量。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破解瓶颈为重点,以群众满意、客商满意、企业满意为标准,对标江苏等先进地区,着力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举全市之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整治“七病一症”,深入开展审批环境、司法行为、招商环境、执法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融资环境7个专项整治行动,彻底去掉“病根”。要组建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聘请特约监督员,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在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行政审批局。要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测评活动,引入第三方专业的评估机构,每半年测评一次,将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要严格执行《辽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严禁”纪律规定》,坚决查处和曝光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谁破坏辽阳的营商环境,就砸谁的饭碗,就让谁丢人现眼。

  第三,推进创新创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以创新的思维来抓创新,把科技创新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在全市形成“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的氛围。要针对创新平台少的问题,加快创新创业产业园和中欧产业园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与大连理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无缝对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增5个省级技术中心和联合研发实验室,打造众创平台,扶持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要针对创业门槛高的问题,加大对创业创新的用地支持,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降低创业收费,支持网络创业。要针对存量人才少的问题,深入实施“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科技领军、资本运作等领域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层次和精度,培育一批创业明星和创业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第四,加强城市建设。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宜居、舒适便捷、古城特色的目标不动摇,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全面建设文明辽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重点做好保护开发东京城遗址工作,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好“清初后金国都东京城遗址公园”,贯通东京城、东京陵、太子岛、冮官窑、燕州城的道路。要全面建设美丽辽阳,做好“生态留白”文章,大力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太子岛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城市“生态地标”;实施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和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开展太子河河道整治工作,加速美丽乡村全覆盖。要全面建设幸福辽阳,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进一步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加快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第五,转变干部作风。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大力倡导“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大力倡导“长期奋斗、长期攻坚、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务实、精准、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坚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不用理想缺失、信念动摇的人,坚决不用因循守旧、消极懈怠的人,坚决不用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人,坚决不用跑官要官、谋取私利的人,旗帜鲜明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厉风行的人,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的人,难题面前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人,矛盾面前敢于担当、善于突破的人,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打破“重奖轻罚”的工作实绩考核倾向,大力推进抓落实“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工作法,确立正确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在全市上下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快马加鞭不下鞍的工作局面,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谱写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3关于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的报告

  2017-12-15

  为了学习和借鉴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创建理念,理清创建思路,优化创建措施,按照市委要求,金川区成立学习考察组赴张家港市考察学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我区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张家港市主城区的市容市貌、经济开发区金塘社区、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商业步行街、市文化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等地,重点学习了各有特色的创建单元开展文明创建的做法和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张家港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明风尚和鲜明的创建特色让我们印象深刻。总体上讲这次考察,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启发很深、触动很大,危机紧逼、压力倍增。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

  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从常熟、江阴各划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辖区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150万。精神文明建设是张家港市走向全国的一大特色品牌,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肯定了张家港市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做法和经验,1999年,张家港市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张家港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概括说来,张家港市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但改变了一座城市的视觉形象,更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市民面貌,“城乡一体文明”特色进一步彰显,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从重行政推动到整体联动,重环境营造到内外兼优,重城区文明到城乡一体,重教育灌输到育民惠民并举的迈进。

  二、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1992年以来,张家港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平台,做到创建理念不变调、创建方法不走样、创建标准不降低、创建力度不减弱,有力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一)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抓不懈。1995年至今,张家港市委领导更换了8任,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几经调整,但无论领导班子怎么变化,张家港市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兼任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会经常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督查创建工作,每个常委和其他“四大班子”领导都牵头负责文明城市创建一方面的工作。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每年对乡镇进行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50%。同时,张家港市把“文明引领”明确为今后五年发展的战略路径之一,通过抓文明城市创建,抓出了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抓出了众人划桨的拼搏势头、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向了“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高度,真正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

  (二)坚持高标准城市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形象。35年的创建历程中,张家港市城市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坚持一张纸不变。城市园林绿化,注重工程精品化、节点景观化、养护园艺化和环境舒适化,绿化覆盖率达43.75%,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14.22平方米,公园和公共绿地达到118个,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绿色氧吧”。无论是园林景观小品还是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绿化带都被修剪成圆形、菱形、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各种形状,规划新颖、设计别致,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尤其是以红色石楠为主的绿植景观带与花卉、草坪一起塑造出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建筑物、电线杆等处无小广告,背街小巷无死角盲区;市场秩序井然,没有私搭乱建、更没有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等现象,宠物的管理也非常到位。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创建格局。张家港市将文明创建的成果让全市人民共享,形成“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依托12345热线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打造24小时不下班政府,为市民和外来务工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市民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建言献策文明创建。普及市民一卡通,提供图书借阅、公交乘坐和共享单车等各类公共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推进菜单式、精细化服务,比较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社区将老人的高龄补贴等费用统筹起来,为老人提供既丰盛又便宜的午餐,一顿饭餐只要7.5元,群众对社区的服务满意度很高。广泛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实现了“四个全国首创”,即首创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首创分众化全民阅读引导机制、首创民间阅读推广人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建设图书馆驿站。从宾馆、餐厅到商业街区随处可见图书馆驿站,市民时时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整个城市阅读的氛围十分浓厚。

  (四)坚持育人塑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走进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城市展示馆的展厅,目睹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的辉煌成绩,“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形象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这16个字看似简单,但内涵极为丰富,这是“张家港精神”的浓缩,迸发的是张家港人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高昂士气,她已经成为张家港乃至苏州发展的法宝之一。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力弘扬弘扬张家港精神相结合,着力提升全民素质,不断彰显城市文明。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星级文明商户评选,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开展五星文明家庭评比、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推广活动,用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开展“八礼四仪”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做起、修德明礼。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引导作用,建立行业志愿者队伍,出台了《志愿者礼遇办法》,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4万名,志愿者服务实现了规范化和常态化。积极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精致新颖,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融入了城市景观、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窗口单位服务热情周到,市民举止文明、言行得体,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

  (五)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同创共进。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为契机,推进城乡一体文明,坚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文明有效联动与无缝对接,致力让城乡居民拥有一样优美的居住环境,致力让“美丽乡愁”永驻港城。通过开展“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五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镇村建设规划科学,村庄环境整治得力,环境卫生好;农村公路基本实现黑化,路边景观树、绿化带档次高、面积大,村容村貌好。

  (六)坚持以创促进,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张家港文明城市创建经历了从抓环境起步、到城乡一体联动,再到提升城市品质、培育创建品牌的过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卫生港、国家生态市等192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文明城市创建美化了城市面貌,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了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投资。

  三、赴张家港市考察创建工作的启示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到金川区在文明城市创建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们只有创新理念,真抓实干,才能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差距与不足。一是经济实力的差距。张家港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3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7亿元,一般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经济实力都非常强,我们的差距很大。二是城市管理的差距。去年,结合中央巡视组环保督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了“十乱三禁三控”的工作思路,工作成效也是有目共睹。尽快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已经抓的非常细了,但与张家港相比精细化程度还是不够。三是园林绿化的差距。受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的树种、花种、绿植品种还非常单一,园林景观少,档次低,设计特色也不够明显。四是社区服务的差距。原本我们的社区服务管理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在与张家港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服务理念、服务领域还是服务精细化水平已远远落后,亟需提档升级。五是市民素质的差距。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也不可能提高,做好创建工作落脚点最终要体现在市民素质的提高上。和张家港相比,我们市民的文明素质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六是公益广告设置的差距。城市公益广告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品味,同时亦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是规范公民思想道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张家港相比,我们的公益广告还处在图解化、简单化的层面,数量少、档次低、设置也不够合理。

  (二)启示与感悟。一是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现代城市管理当中,是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二是管理城市与经营城市已成为大势所趋。过去都是以抓经济、抓项目来带动城市发展,现在管理城市、经营城市的这种理念已经遍及到全国各个城市。过去,在别的城市还侧重于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先前一步抓城市管理,抓在了前列,现在各地都有了这种紧迫感,都在抓,由于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很容易赶超我们。三是市民的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根本。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在文明城市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文明,归根结底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决定于人的素质。城市的文明,最终还是体现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诉求中。四是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张家港在城市管理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项目动辄就是几千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升都离不开财政的保障,我们只有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才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五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张家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实实在在惠及群众。我们只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文明创建变成共建共享的惠民工程,才能使城市文明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思考与补短

  今年的大测评,是我市首次与全国已经命名的45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站在同一阵营迎测评、排名次,面临的压力非常大。我们只有在借鉴张家港市先进创建经验的基础上,在创建工作的标准、方法、内容、机制上多下功夫,努力抓好巩固提升,才能确保顺利通过测评。

  (一)城市管理要更精更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在环境卫生、城市秩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针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存在的难点顽疾,要集中力量开展综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城市更整洁、更宜居、更美好。

  (二)城市园林绿化要更美更靓。要结合本地实际,大量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花草、树木,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在景观的设计制作上要构思新颖、创意独特,将城市特点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城景协调统一的整体格局。

  (三)社区服务要更全更好。社区是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最基层的窗口和平台。要紧紧围绕市民需求,积极统筹资源、整合力量,提升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青少年、特殊群体提供特色化的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志愿者服务要更多更实。要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行业性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志愿服务向社会各领域普遍渗透,与各行业有机融合。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领导,制定完善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获得回报,感受快乐,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创新发展、常态长效。

  (五)建议在适当时间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干部通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把我们的城市管理、城市创建、城市绿化等工作做得更好。

  (六)建议在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把文明城市创建与紫金花城建设有机融合,加大公益广告创意制作和刊播展示力度,设置一批景观式、长期性、有美感的公益广告,让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探索建具有我区文化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公园、街头小景,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融融入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

  
    4关于赴苏浙豫皖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的报告

  市区城建系统考察团

  (2017年6月17日)

  为学习借鉴外地城市建设先进经验,推动我市深入实施大城市试点,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6月10日—17日,市政府副市长王忠想,带领由规划、住建、城管、国土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市开发区、定陶区等分管领导一行20余人组成的城建考察团,带着城建系统需要重点考虑的22个问题,赴江苏省徐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河南省永城市等市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参观考察城建项目40余个,内容涉及城市规划、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垃圾处理等多个领域,并与恒大、明发、碧桂园、富力、蓝城、绿地、光大、盈创3D打印等10余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洽谈对接,取得了开发商的理解和支持。考察期间,考察团边走边看,边学边想,边思边议,普遍感到这次考察学习内容多、范围广、震撼强、收获大。为了巩固外出考察学习成果,我们于6月18日举行了菏泽市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1845亿元,其中市直256亿元、四区1352亿元,促进了洽谈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主要体会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现场听取介绍,徐州、苏州、杭州等地市规划档次之高,基础设施投入之大,城市建设速度之快,文化旅游发展之美,特色小镇模式之新,城市管理之细出乎意料,令人惊叹。

  一是城市建设水平高、档次高。所到之市城市规划高境界,城市建设高标准,城市管理高水平。比如,在道路红线控制上,徐州市政府东侧的汉源大道两侧建筑间距260米,苏州太湖大道两侧建筑间距120米,合肥徽州大道两侧建筑间距180米,配套大面积的绿地、绿带等。在公园建设上,作为县级市的河南永城,规划建设了25处公园,其中日月湖生态风景区总建设面积24平方公里,由8平方公里的水面、8平方公里的绿地、8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组成。在道路功能完善上,太湖大道建有有轨交通,徽州大道五块版结构,中间设有独立公交专用道,地上设施统一,地下管线齐全。

  二是城市开发投入大、规模大。徐州市新城区于2004年启动建设,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截止2015年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约700亿元,建成道路总长约110公里、桥梁57座,实施绿化面积约780万平方米,建成商品房居住区500余万平方米。合肥市巢湖对新区的20平方公里土地,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杭州市钱江新城以香港中环和纽约曼哈顿为标榜,在建筑的“高度”、“亮度”和“密度”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中的市民中心是杭州市从西湖时代过渡到钱塘江时代的城市标志之一,总建筑面积为58万平方米,总投资45个亿元。

  三是考察项目理念新、模式新。光大国际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环保指标排放达到欧盟标准,烟气检测系统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各种排放指标向社会实时公布,垃圾渗滤液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创了国内“先河”,打造了一个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杭州市的桃李春风特色小镇利用村庄改造,精心营造环境,建设了休闲度假型别墅,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典范。

  四是考察项目范围广、领域广。这次考察学习,小到一片街头绿地,大到一个新城区,学习范围非常广,学习内容非常多,涉及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城建领域的方方面面。

  五是考察项目实力强。所考察的企业大多都是知名企业。恒大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集团,2016年总资产1.35万亿,销售规模超4000亿,纳税334亿。明发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城市运营商50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仅在南京就有明发云庭、明发新城中心、明发财富中心等52个项目。碧桂园是香港上市企业,2016年销售约3088亿元,纳税额超200亿元。蓝城集团2016年蓝城品牌价值达72.18亿元,连续三年获“中国房地产轻资产运营引领企业”。绿地集团连续五年入榜世界企业500强。光大国际在E20环境平台发布的“固废影响力企业中”,屡夺固废影响力排行榜第一。

  二、几点收获

  参观考察时,我们认真听、仔细看,边参观、边交流,联系实际,白天学、晚上谈,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一是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通过学习考察,实地学习徐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从中找到了共性,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发。比如,在道路渠化、高架桥建设、片区整体开发等方面,都找到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模板。

  二是更新了观念,提升了境界。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结合考察重点和工作实际,纷纷谈打算、作表态,表示将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以赴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将其转化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市规划局表示科学编制总体规划,高标准规划设计重点片区,严格控制居住区容积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市住建局表示进一步加大棚改推进力度,为片区整体开发创造条件。市城管局表示牢固树立“出门就是上班”的理念,从一面墙、一个雕塑、一座喷泉做起,努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市城投公司表示将加快推进赵王河下游片区一级开发。市金土地公司表示将积极推进牡丹南路片区一级开发。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人防办、市公路局等也纷纷表示,立足自身职能,为市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是引进了项目,促进了合作。这次考察学习,既是一次学习取经之旅,又是一次交流合作之旅。通过与恒大、明发、碧桂园、蓝城、绿地、光大、盈创3D打印等企业对接,进一步坚定了开发商在菏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恒大确定对佃户屯附近的3000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明发集团确定对赵王河下游4000亩土地进行二级开发;广州富力地产在接盘国贸中心的基础上,对一中南片区3000亩土地进行综合开发;蓝城集团确定对万福河附近的1500亩进行特色小镇打造;碧桂园确定在开发郭庄的基础上,对热电厂片区进行综合开发;光大集团确定在菏投资建设垃圾发电项目,等等。

  四是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这次观摩的大多数城市经济实力强、城市建设品质高,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让我们看到了在思想观念、城市规划、城市打造、城市功能配套、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合肥六安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在重大房地产项目引进上,思想解放,政策优惠,相继引进了万达、恒大、碧桂园、红星麦凯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带动了整个城市品位的提升。这为我们引进知名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值得可借鉴的经验。

  三、几点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团一行在感叹各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致表示要认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真正使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成为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动力。

  一是规划先行要落到实处。一座城市建得好不好,前提在规划,重点也在规划。不但要编总规和控规,还要有详规、专规和城市设计,体现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城市的品位和特色往往还体现在专规和城市设计上,如苏州、杭州等地市在总规控规指导下还编制了绿道系统规划、中心城区建筑色彩专项规划、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

  二是重要节点要重点打造。包括城市主入口、城区主干道、城区功能区等。其景观环境要浓缩城市的景观精华,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的总体印象。城市入口一般为下高速路口,是一座城市的“大门”,给人第一印象,值得重点打造。包括主街道品位、景观带打造、天际线感观等以公共建筑和公共功能为代表的城区功能区,是一座城市的“客厅”,是人民认识这座城市的平台和渠道,值得重点打造。苏州市、杭州市高层商务楼宇,鳞次栉比;到处可见的公园、绿地和广场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城市“客厅”,给人带来自然和谐、赏心悦目的震撼效果。

  三是打造城市要把握取舍。曾经土地是地方财政的聚宝盆,特别是临街土地,寸土寸金,舍不得退让,偏面强调商业元素追求土地效益的最大化。这次学习考察,最大的感受:一是发现徐州、杭州、苏州等地市的城市主干道退让非常开阔,而且进行了高品位的绿化景观打造,连接山体部分,就势打造山体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资源共享。二是发现江苏、浙江的房地产项目临街商业元素很少,大多是打造景观廊道融入城市,小区容积率低。三是注重大面积开发,商业集中布局,不是沿街零散的开发,开发楼盘高低错落有致。这些,既能极大地提升城市品位,又有利于专业市场的集中培育,很值得我市借鉴。

  四是城市拓展要依山傍水。山是魂、水为灵。考察的城市大多都用山、水元素打造城市。由此想到我们菏泽未来的新城建设,也要利用万福河、赵王河等河流,做足水的文章,打造宜居城市。

  五是城市建设要建管并重。“三分建、七分管”。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常理,但真心落实到行动上,却不容易。我们考察的几个市,城市管理非常精细,没有户外广告,没有交通十分拥堵的现象,绿化、亮化非常简洁美观。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些方面我们不一定要照搬效仿,但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是当务之急。我市要借鉴徐州、苏州等地市的做法,多措并举,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四、下步打算

  结合菏泽当前市区城建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切实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地上规划和地下规划同步进行,超前预留菏徐铁路、菏徐高铁、菏泽濮阳高铁、菏泽兰考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

  二是做好土地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市金土地公司和城投公司的作用,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按总规方案,立即对日兰高速以东以南、高铁站片区、赵王河下游、人民路广州路两侧的土地开发进行控制,统一规划,统一储备,统一开发。

  三是抓好重大企业引进工作。目前,通过棚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具备了招大商、开大盘的条件,广大房地产开发商也在抢抓菏泽城市建设的机遇,加快入驻菏泽。我们要着眼长远,对商业综合体开发、大型旅游项目、特色小镇、重大基础设施、特色街区等进行全方位招商,加快与恒大、明发、富力、碧桂园、绿城、蓝城等前20强房地产企业的对接,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四是做好交通提升工作。通过简易立交,规划建设城市快车道,减少平交路口。规划建设新万福河定陶港区到铁路的物流园区,做到水铁联运。搞好与徐州的对接工作,提前做好菏泽—徐州客专的前期工作。适时建设城市轻轨、BRT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五是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棚改不仅能够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而且为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创造条件。我们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做好土地一级整理,完善配套设施,留足地上空间,开发地下空间,为片区整体开发和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奠定基础。

  六是做好片区整体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开发建设模式,成方连片进行整体出让,原则上100亩以下的不单独出让开发。对片区开发,坚持居住与商业旅游相结合,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力争尽快启动赵王河下游片区、一中南片区、万福河南片区综合开发和高铁新区建设。

  七是严格小区规划审批工作。对于新建小区,制定明确规定,沿主干道不允许建设商铺,集中建设内部商业街;严格控制建筑容积率,原则上商住≤3.5,居住≤2.5。小区内注重配套建设便民设施、“四小工程”等,并在图纸上明确标注,否则不予审批。

  八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结合广告综合治理,加强街头绿地小品、路口渠化提升等工作,做好广州路、人民路等主干道路整体提升。在杨庄、毛胡同沿街绿化带中,探索做斜坡带状绿化,下设停车等服务设施。突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建设两处特色花街,设计一条亮化示范街,建设一批街头绿地和3D城管便民岗亭,增加一批3D公共厕所。

  九是做好城建项目服务工作。对来菏投资的企业家,实行项目全程专人负责,跟踪服务、限时办结,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的服务环境,确保城建项目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十是做好督导调度工作。对重点城建项目,特别是6月18日签约的50个项目,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扶持、重点推进,推动城建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亮点。

  
    5关于赴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

  2017-11-28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推进我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协会管理、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等工作,按照局党组的统一安排,党组成员、副局长鲁克俊同志带领局公律处、办公室及律师协会相关业务人员一行6人,于11月20日至26日先后赴江苏、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

  考察组一行先后与江苏省、山东省司法厅、连云港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单位举行座谈,并前往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公证处、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山东省历下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连云港市海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参观学习,详细了解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机制运行、律师协会管理、律师党建及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后工作运行等情况。考察组听取了江苏、山东方面有关专家和部门领导的情况介绍,收集、查阅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考察学习和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江苏省、山东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考察中发现,两省均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真正建成了司法行政“110”服务体系。

  (一)聚焦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推动。江苏省司法厅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原则,确立“全覆盖、多层级、标准化、高效能”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110”,始终坚持“一条主干”“四张网”总体建设路径,持续健全完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此项工作江苏省于2013年启动,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干道”;持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法治宣传教育社会联动普法网络,法律援助等公益法律服务城乡“半小时服务圈”服务网络,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修复圈+过渡性安置基地”帮扶网络等“四个全覆盖”服务网络。

  (二)坚持一体联动,构建“全覆盖”服务网络。为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逐步解决群众“不知道、找不到、请不起、信不过”法律服务问题,促进广大群众平等享受法治发展成果,平等获得法律援助,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制获得感,江苏省司法厅确立“切实需求、机会均等、全面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核心价值取向,推动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基本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省县乡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均达100%;2万余个村(社区)设立了司法行政服务站,基本形成城乡“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于2016年完成立项、设计、装修和部署,2017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市中心综合办公大楼一层,面积1700平方,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中心内包括公证办理、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服务形式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线下实体服务,还利用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线上法律服务,另还设置有公共法律服务区、自助服务区、法律书吧、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区、法治教育展示区、办公区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的法律服务,让百姓“走进一扇门,一个窗口接待,一揽子解决问题”。连云港市海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面积达2000平方米,运作模式采用前台受理、后台分流和专业办理,内部设置了企业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后续照管、心理咨询、司法鉴定等八大版块,并与镇、村、组、户实现互联互通,打造了热线平台、视频中心、网络平台、手机平台和法务中心“五位一体”的群众服务需求受理渠道,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站通”,最大限度确保城乡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公共法律服务。

  (三)开启“智慧法务”,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江苏省率先开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基础上,通过三年多的扩容拓展,纵深推进,质量提升,推动建成省市县三级并网一体运行,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综合功能功能的网络和热线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网上网下“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其中热线平台由省厅统一部署,8小时工作内由县市安排律师接听,8小时外由上海百事通网络聘请律师接听),为群众提供在线查询、在线咨询、在线审核、在线办理、在线监督等服务,真正实现“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江苏省司法厅于2017年建成12348江苏法网2.0智慧版通过网络(12348江苏法网:js.12348.gov.cn)、微信(微信服务号:江苏掌上12348)、移动客户端(12348江苏法网APP)等全渠道的智慧运营,打造“智慧小司”公共法律服务新体验。12348江苏法网2.0智慧版主要产品有:智慧小司(AI)、公共法律直通车、公证办理、司法行政地图、法律顾问、律师服务一站通、企业法律风险检测、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亲子鉴定一查通、模拟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考点查询、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发布法律风险提示。智慧小司(AI)是江苏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机器人会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行政问题的自动解答。对于群众的法律问题,不仅会给出初步的参考答案,还会为群众调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似案例,同时还会提供诉讼、调解两种解决方式的成本对比,供群众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路径解决问题。

  (四)注重精准发力,培育法律服务产品。江苏省依托律师协会制定《江苏省律师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汇编》,提供权益保障、民生发展、社会治理三大类130个服务产品。注重开展“一县(市、区)一活动载体、一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在全省推出一批“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有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普法联盟”“法律服务社”“百姓议事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从“幕后”走向“台前”。连云港市深化“法润港城”品牌,连云港是《西游记》文化发源地,为弘扬优秀文化的法治内涵,市司法局面向全社会开展普法“猴娃”形象征集评选活动,最终确定“猴娃”安安为该市“七五”普法的形象代言人,并以“猴娃说法”为蓝本,制定“七五”普法系列漫画,在各大网络、电视、宣传栏等媒体上巡回播放;徐州推出“1+2+5”便民举措,让申办法律援助的群众“最多跑一次”。

  (五)着力资源拓展,完善保障机制。江苏省司法厅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联合省发改委下发全国首个省级《公共法律服务“十三五”规划》,努力在政策保障上实现“四个纳入”,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内容、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目录,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强化实战建设,不断强化各级干部理论和业务培训,积极推行“机关瘦身”“干部下沉”,积极组建12348法律服务队(12348法律服务队由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12348协调指挥中心、法治宣传、律师管理、公证管理、基层工作、法律援助等管理机构行政人员组成;吸纳部分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人员参加;征集部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心做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加。法律服务队设队长和副队长,队长由分管公共法律服务的局领导担任;副队长由负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日常管理部门领导担任。法律服务队开展工作时,可根据任务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补充人员构成。),推行律师实习期间,必须在基层一线服务,实现专业队伍均等化,将更多人力推向一线服务窗口,集聚到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为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考察学习收获

  1.江苏省司法厅将适时委派专人前来我州进行现场指导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2.围绕“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连云港市律师协会与伊犁州律师协会达成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地合作,在连云港市、霍尔果斯市互设分所;

  3.江苏省、山东省律师协会与伊犁州律师协会达成协议,常态化对伊犁州律师队伍进行培训。

  三、几点启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服务平台组织体系,解决“在哪里开展服务”问题。公共法律服务是服务民生的大事,靠司法行政一家打造,格局小、影响小、成效小。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包括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两部分。其中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由县级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社区(村)司法行政工作室组成;网络平台包括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及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的具备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高立意、高标准、高起点地设计好州直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依托“四中心”“三库”建设基础,选择较为成熟的2个县市,试点推进。积极争取州党委、政府和主要领导的支持,争取以州党委、政府名义转发关于推进自治州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意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落实公共法律服务经费预算保障。

  二是统筹多方力量,建立服务产品项目体系,解决“提供什么服务”问题。制定指导州直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产品化。通过向城乡居民印发《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推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明确各个产品项目的具体内容、服务模式、供应渠道和最新政策,方便群众选择,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新需求。建议:以律师协会为核心,统筹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司法鉴定等多方力量,编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清单,统一编印《公共法律服务手册》向各族群众发放。与自治区司法厅对接,积极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将互联网、手机服务客户端、微信、远程视频等平台与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各项职能高度融合,开通网上咨询、预约、调解、办理,使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三是整合有效资源,建立服务供给配量体系,解决“如何集约服务”问题。举例来说:把信访中心和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在一个大厅合署办公,群众有矛盾纠纷来上访,信访中心接待、登记,综合服务中心有专业调解员跟进调解,调解成功了,可以写个协议书进行公证,不成功可以找律师帮助打官司,打官司固定证据我们可以提供司法鉴定服务,打不起官司的我们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还把法治宣传贯穿其中,这就形成了一条龙的集约服务。建议: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协调指挥中心,由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中心主任,统筹协调公检法司各方力量集于实体中心。另需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经费保障和法律援助经费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的补偿机制,实施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律师驻点服务补助等制度,提高法律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优化人员配置,建立服务指标考评体系,解决“确保规范服务”问题。这是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成效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制度性安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率,也是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主要保证。有效整合和布局州直司法行政各方资源,借助各级平台、信息化网络等手段,科学配置、动态调整各种力量,把更多人力资源配置到一线实战窗口,发挥有效资源的最大效用。建议:在县市层面,推动干部队伍由“机关”向“一线”转变,形成“前中心后机关科室”模式,科室为中心提供支撑,推进职能窗口化;在乡镇(街道)层面,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做大做强司法所的同时,依托司法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在村(社区)层面,以推进法律顾问工作为抓手优化村居站点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社区(村)法律服务顾问全覆盖,提升社区(村)法律顾问工作水平和成效,保障司法行政服务站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推荐访问:考察 情况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