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5篇

时间:2023-04-30 14:45:03 疫情防控 浏览次数:

篇一: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一、工作原则

  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积极抢救财产,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领导

  1、有效开展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幼儿园突发疫情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处室,成立现场指挥部。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3、幼儿园成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园长:董芹朱负责全部工作

  副园长:赵纪灵全园保教工作信息网络上报保育员:史严严李瑞婷学生生活工作保健医:梁留春负责园中保健工作

  成员:各班教师负责各班幼儿的信息收集上报

  4、职责范围

  抢险行动组负责发生灾害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现场营救,尽力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疏散引导组负责指挥师生转移到安全场所;通讯联络组负责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和上报工作;人员救护组负责为现场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并在第一时间就近送至镇级以上医院;后勤保障组负责妥善保管从现场抢救出来的物品,对贵重和危险物品要派专人看管并逐件登记造册,以免重复损坏、丢失;为现场救护工作提供车辆、水、食物等物资服务工作。

  三、预警预防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幼儿园成立幼儿园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人员具体职责;平时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卫生常识教育,学会自救的措施和技能,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演练。

  2、建立预警,信息收集

  关注上级疫情预报,落实迅情预警预报措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正确应对。

  3、落实值班,及时报告

  强化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白天、夜间专人负责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成员保证通讯畅通,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上级做出汇报,确保报告数据详实、可靠。

  4、建立队伍,保障供给

  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随时待命,听候调遣,准备处理突发事件。购置保障物资,确保用得上、足够用。

  5、安全自查,规范管理

  学期始末,对幼儿园进行拉网式安全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

  消除安全隐患。还要经常对建筑物、树木,排水,供电、厕所等组织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食堂、教室、宿舍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常抓不懈,养好习惯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

  (2)少去或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

  (3)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洗手。

  (4)加强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四、监测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建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的监测系统。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校医,幼儿园要进一步排查,将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患病病人,进行登记,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疫情灾害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

  2、严格执行幼儿园突发疫情灾害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3、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瞒报、缓报、漏报突发事件。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依法查处,追究责任。

  五、处置流程

  班级处置流程:

  1、日检:每早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出勤人数。

  2、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即告知年级、校医。

  3、劝说:发现身体不适或发热学生,必须劝其看病,在家休养。

  4、记录:及时统计患病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上报幼儿园。

  5、跟踪:每天知道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跟踪观察。

  6、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工作,经常保持联系。

  7、消毒:做好班级室内外消毒工作,停止集体性活动。

  8、观察:对痊愈后返校学生及其他同学,加强观察了解。

  幼儿园处置流程:

  幼儿园一旦发现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立即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1、事故发生。幼儿园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并组织教职工施救及学生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2、紧急救援。根据事故性质向公安、交警、应急、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救援,使灾情较快得以控制,受伤人员及时得到救治。

  3、事故现场。幼儿园领导及有关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抽调抢险队伍、物资,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就近送医院治疗,并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六、善后处理

  1、应急状态解除由幼儿园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宣布。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

  3、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幼儿园和社会的稳定。

  4、对在突发疫情灾害事件中,隐瞒不报、行动迟缓、贻误战机,抗令不遵等事件与责任人,将严肃处理!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为进一步做好20xx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准备,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综合防控工作职责,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措施,扎实有效防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省、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的统一指导,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加强对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疫病,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工作原则

  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领导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有:防控指挥办公室、疫情排查报告组、疫情处置组、宣传组及后勤保障组。

  (一)防控指挥办公室

  负责应急工作的协调、指挥和报告工作;收集汇总各防控处置组的调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报告,包括镇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动态、趋势、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评估、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建议等;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业务指导、防控知识及医疗常识培训等工作;统筹安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密切接触者标本的采集及包装运输送样工作。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事件发生态势判断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防控组成员,部署防控处置工作。(党政办公室、卫生院)

  (二)疫情排查报告组

  负责组织对疑似患者、重点区域返(来)广人员、上级推送人员

  及密切接触人员排查,掌管报告和审核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防控指挥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向区卫健局等上级部门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信息动态。(应急管理办公室、党建办、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三)疫情处置组

  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对疫点或疫区进行管控并随时和终末消毒处理,负责培训各院卫生室消毒处理,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危害评估等工作;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药品、消杀用品等应急物资品目录;对不配合接受隔离治疗的患者,必要时由我镇派出所依法协助采取强制措施。(综合行政执法队、卫生院、派出所)

  (四)维稳宣传组

  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方案,负责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矩阵宣传管理,指导及相关部门做好疫情的信息发布、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及防控技术支持;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以利于疫情的控制。(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五)后勤保障组

  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控制所需设施、设备、药品、检验试剂、现场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以满足疫情处置需要。(党政综合办公室)

  四、防控措施

  (一)提高意识,落实责任

  各科室、有关部门及要进一步提高意识,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好排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二)积极宣传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在岗值班制度,做好防疫护具、消毒药品等采购和储备。发现疫情地区人员和车辆要及时上报镇排查报告组及组织部。二是加强区域防控信息宣传。各院要密切关注政府权

  威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及时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微信矩阵、广播等多种渠道,宣传疫情预防等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强化消毒清洁防控手段

  加强卫生保洁、病媒消杀工作,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对公共场所及高频次接触的设施设备要重点清洁和定期消毒,强化人员流动密集公共区域通风消毒杀菌,确保空气流通。医院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控,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勤洗手,接触生活垃圾的清洁人员应戴橡胶手套等,以身示范做好疫病防范工作。

  (四)强化应急值守与应急保障

  要切实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接听和处置疫情举报信息,确保信息畅通,有效应对,规范处置。

  五、工作要求

  今年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各科室、镇直部门要切实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发现有疫情及相关情况要立即向镇排查报告组、指挥办公室报告,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务必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为进一步加强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提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防范疫情的扩散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病毒在院内交叉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确保病区工作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安全,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xx﹞65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普通病区在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后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普通病区工作人员、患者或其家属、陪护发生1例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

  二、预警机制

  (一)加强培训。医院和科室应加强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使

  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避免感染扩散。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各科室感控小组应按规定对科室工作人员、病员和家属常规开展新冠肺炎监测,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处置。

  (三)医院感染预警及处理。科室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即刻按医院感染暴发启动一级预警,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就地隔离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请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启动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全院内部通报同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三、封闭楼层的隔离应急处置预案

  (一)处置工作原则

  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的扩大化。

  (二)组织领导和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其他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公卫科、检验科、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发生新冠肺炎病例科室主任及护士长。

  职责:

  ①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封闭楼层等应急处置工作。

  ②对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事件成立与否做出最终判断。

  ③决定本预案是否启动和是否终止。

  ④研究并制定新冠肺炎院感事件时的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⑤负责对外信息发布。

  ⑥按规定向卫健局及疾控中心报告。

  2、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长

  成员:新冠肺炎诊疗院内专家组、各科室主任、发生科室医生。

  职责:

  ①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有关的标本采集,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救治或转运。

  ②负责对本预案的启动及终止提出建议。

  ③调度各科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保障发生科室其他病员救治工作开展。

  ④负责病人分流转运及转运途中医疗监护,做好发生科室其他病员和家属集中隔离解释和情绪疏导,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⑤根据事态发展及调查结果完善诊疗方案。

  3、流调及消杀小组

  组长:公卫科长

  小组成员:公卫科其他成员、感染发生科室主任及护士长、消杀人员。

  职责:

  ①负责组织或协助市疾控中心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感染病例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密切接触者、实验室检测等信息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报告,发现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②指导消杀人员正确实施消杀工作。

  4、院感防控小组

  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长

  小组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其他成员、各科室感控小组成员

  职责:

  ①负责对发生新冠院内感染科室楼层(本楼层和/或相邻楼层)封闭进行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规划,使其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②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转运至集中医学观察点进行防护指导;同时对封闭病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消杀人员、保洁人员等)进行防护

  知识培训,指导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督导医疗废物、医用织物的正确处置和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职业防护等,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5、消毒隔离护理小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小组

  成员:护理部其他成员、各科室护士长、物业经理

  职责:负责调度护理人员完成隔离病区其他病员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工作,督导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做好环境、物表、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以及病区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各项医疗器材、消毒物品的准备,确保护理工作高效、规范、有序的运行。

  6、后勤保障组

  组长:分管后勤副院长、财务总监小

  组成员:药学部、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

  职责:

  ①负责病区封闭隔离时建筑布局紧急改造,提供隔离应急物资,包括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隔离区食品和生活用品准备,保障医院水、电正常供应等,提供保卫工作,在接到封闭楼层指示后,设备科、总务科、药剂科应在4小时内立即对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消毒药械等进行库存检查、质量检修,根据库存状况及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进行紧急采购,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督导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转运和标本院内转运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具体措施

  1、报告程序。

  普通病区应提高敏感性,每天对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体温监测,一旦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医务人员、工勤人员、患者、陪护等),应立即报告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将感染人员转入科室应急隔离病室,需治疗患者应指定专人按二级防护(进行咽拭子采样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应按三级防护)要求着装后进行诊

  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患者需外出检查时提前通知检查科室相关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并由专人着二级防护(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面屏等),按照规定线路带领到检查科室完成相关检查。医务部及时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重症患者。

  2、启动预案。

  经专家会诊后,一旦确定为高度疑似院内感染新冠肺炎,按照规定将感染者转至市人民医院治疗,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根据病员量研究并制定所在科室楼层封闭式隔离控制措施。

  (1)向社会发布公告,该科室暂停接收病员,并向所在科室其他病员及陪护、工作人员做好疏导工作,封闭隔离期间不得外出,拒绝来访,关闭楼层所有通道和电梯,仅保留一台工作人员刷卡电梯。

  (2)由公卫科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人数,并将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转至集中医学留观点进行隔离观察,建议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

  (3)对科室病员和家属实行分类隔离,若病员数量少,在本楼层能达到将密切接触病员和陪护安置在一侧区域,且符合单人单间(原则上不留陪护,若病情所需,则留一名与病员接触最为密切的陪护)的隔离要求,其他非密切接触的患者和家属以原病房为单位隔离在另一侧病区,则只需封闭所在科室楼层;如果病员数量多,则再腾空临近楼层,将属于密切接触的病员和陪护与非密切接触者分楼层安置,隔离观察时间根据疑似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而定,隔离期间所有病员、陪护和工作人员的食物、生活用品由医院统一配送。

  (4)医院应为本区内所有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生活、休息场所,工作人员应执行单人单间居住和分餐制,直至解除隔离。

  (5)预案启动后,应急处置各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按照职责分工

  开展工作,确保封楼层隔离措施及时有序进行,并保证所有病员的原发病治疗、护理质量。(6)在发生的病区内启动零报告制度。由该病区值守医师每天上午11点前将当天区内患者及陪护情况(主要关注是否有发热及其他新冠症状)电话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消毒、隔离要求

  (1)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卫生和病房通风,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宜30分钟。终末消毒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以上消毒。

  (2)地面、物体表面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门把手、地面等每日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2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地面、物表若有明显的血渍等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喷壶对准血渍等沿四周方向向中心喷洒;作用30分钟后用一次性(报废)毛巾清洁,然后将此毛巾作医疗废物处理,做好相关消毒书面记录。

  (3)密切接触病人必须安置在单间,非密切接触病人尽量不要安置在多人间,若需安置,应确保床间距大于1米,加强病员及陪护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原则上不探视,病房应关门,陪护必须佩戴口罩,患者病情允许也应佩戴口罩,不得随意出门或在过道活动。

  (4)病区内清洁用具严格按照分区标示使用,使用后拖布、抹布应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5)应当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必须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双层红色垃圾袋盛装,标明“新冠”字样密闭运送至供应室消毒灭菌处理。可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

  (6)留观患者外出检查应戴外科口罩,并由专人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护送从专用电梯及路线至检查室,电梯及检查室应及时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轮椅、平车后应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疑似或确诊病例使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医用织物由护理

  人员按三级防护要求床旁密闭收集,收集时动作应轻柔,收集后放入双层红色袋,袋外贴上“新冠”字样,通知洗浆房工作人员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后单独回收,先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热洗涤方式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枕芯、被褥、垫絮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也可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消毒,如有可见的血液体液污染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

  (8)需采集检验标本时,医务人员应按三级防护要求着装,采集后标本按要求包装、消毒后放入生物安全转运箱密闭运送到检验科进行检测。运送人员和检验人员按二级防护穿戴防护用品。患者留观住院期间检验标本等,安排专人收送,并做好个人防护。设置专门保洁人员、专门后勤保障人员。

  (9)封闭病区病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与其产生的医疗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分层密闭收集,袋外均匀喷洒1000mg/l含氯消毒液,袋外医疗废物标签用红色笔醒目标注“新冠”,并通知医疗废物回收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单独收集密闭转运到专用房间储存,收集转运时加套一层医疗废物袋。

  (10)病区中央空调应停用。如疑有空调系统的污染,请总务科安排空调系统的消毒。

  4、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1)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参与诊疗、清洁消毒、医疗废物转运等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和监督,使其熟练掌握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和防护用品的正确穿脱。

  (2)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a.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b.各区域制作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图,配置穿衣镜,配备院感专、兼职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

  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4)每日对工作人员的体温和症状进行监测,如有发热或出现呼吸道症状则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意外防范措施

  (1)病人拒绝留观:逐级向科主任、医务科、组长和卫计委报告,并通知保安,暂时单间隔离,直到病人离院。

  (2)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未做防护时发生体液暴露立即就近冲洗,使用碘伏消毒;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若防护用品破损或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发生暴露,应及时按照流程脱卸防护用品,并禁止与其他人接触;这两种情况都要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职业暴露登记,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隔离观察。

  4、预案终止

  预案终止应由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疑似病人转归进行判定,原则上疑似病人排除新冠肺炎感染后,其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隔离;若疑似病人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其原所在科室所有人员应封闭隔离观察14天,观察期满时,如所有人员无异常情况,可由应急领导小组报市卫健局和市疾控中心后解除隔离(建议进行核酸检测),预案终止,病区进行终末消毒后正常接收病员。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4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聚集。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

  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5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各级防控预案要求,现制定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新冠肺炎防控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有效防控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置和转诊,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早期排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依法管理、协调指挥、加强培训、快速反应、尽早上报、规范诊疗、集中收治。

  三、组织管理

  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和领导,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并成立医疗专家组和应急分队、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等组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xx院长

  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家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医疗组成员:xxx、xxx、xxx、xxx护理组成员: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4.消毒隔离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xxx5.后勤保障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市(区)卫生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各科室对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要尽快填平补齐,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于可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根据医院应急值班安排,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切不可擅离职守。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保障应急工作通畅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包括医院出入口预检分诊、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所有出入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防控应对措施和发生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后的应急流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施分层、分级处理原则,逐级处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在门诊通风良好的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登记报告工作,填写《发热门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初步筛查登记表》,同时对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

  (二)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线上沟通渠道,争取其亲属的理解支持;及时对外公布院内的防控形态,以免造成患者及亲属的恐慌。疫情期间禁止探视,禁止探视人员

  进入住院部,以免交叉感染。疫情防控期间不接受任何家属外带食品或用具进入医院。

  (三)病例发现与报告。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

  案》,开展新冠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在新冠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四)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以及有无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五)医院各病区备好隔离房间。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住院病例应立即单人单间隔离治疗。同时同一房间的其他患者相对集中隔离观察,开展进一步排查。

  (六)原则上对于病情不紧急、不严重的患者不安排入院。发热病人在入院前均应采集咽拭子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并经过详细的“新冠肺炎”排查后收治入院。

  (七)指定一个病区作为新入院发热患者的集中收治病区,并实行单人单房隔离治疗。

  (八)发现疑似及确诊病例应按政府规定程序收入相应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转运疑似和确诊病例前,须报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后,经拟收治的定点医院专家会诊评估,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专家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后再转诊。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九)封闭医院侧门,留医院正门作为唯一进出口,入口处设立临时预检分诊和体温监测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须经过体温筛查、流行病学疫情接触史评估分诊以及登记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诊区就诊。限制就诊陪同人员数量,所有进入院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十)所有诊断尚未明确的发热病人不得进入本院病房区域,如确实因病情需要进入本院就诊,需提供发热门诊重点医院排除新冠肺炎的诊断证明书和病历。对于分检排查出的可疑病例,将其安置在我院的临时隔离观察室,并通知发热门诊重点医院安排专家在2小时内来院进行排查。

  (十一)做好所有人员健康监测筛查和流动管理。建立早晚检测制度,每日安排专人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和其他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按规定报告,进行单人隔离并开展进一步排查。

  (十二)对临床科室的陪护人员要求不得外出;对医院的安保人员要求不得与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做好自我防护。

  (十三)为减少人员流动,暂停住院病人的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外出病房的机会;进入门诊的就诊患者和亲属要求就诊后尽快离开,不得逗留以及走动到除门诊外的其他院区。

  (十四)医院膳食组要求每位员工原则上不得在饭堂集中用餐,个人自带饭盒打饭回科室进食,减少员工聚集。

  (十五)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就地隔离,并报告领导小组和启动科室应急预案,逐级上报。由医院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和区(市)有关专家会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原则上转诊至定点收治机构隔离观察或诊治。

  (十六)做好院区环境清洁消毒。认真执行通风、消毒制度,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医院每天安排专门人员对全院所有工作区域、居住区域每日定时通风、定时消毒,特别是加强对病房、门诊等重点活动场所的消毒,做好医院垃圾、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加强医院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七、预检分诊点设置

  1.单独设立预检分诊点,不适用导医台代替预检分诊点;2.对发热患者及陪同人员给予并教会佩带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详细登记。

  3.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且有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同时电话报告医务部、院感科。

  4.预检分诊人员应按一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同时做好手卫生。

  5.经预检分诊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预检人员发生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设在急诊科,标识醒目)。

  八、发热门诊设置

  1.发热门诊和观察室要在独立区域设置,设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设置隔离留观室;本地区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发热门(急)诊承担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

  2.应有明显的标识,与其他诊室保持一定距离;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患者病情允许,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3.建立接诊病人登记本。内容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患者去向及接诊医生签名。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流程,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4.建立终末消毒登记本。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5.保持通风良好,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6.防止人流、物流交叉,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

  7.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

  8.患者转运:非必需情况,不允许患者离开隔离区域;尽可能减少与工作人员、探视者及其他患者的接触;如需转运,需使用专用的转运途径转运。

  9.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

  10.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废物,用双层医用黄色垃圾袋封扎后送医疗垃圾暂存处。

  九、应急措施

  (一)建立具体清晰的工作制度和程序,按照分类诊治、流程规范、措施适当的原则实施医疗救治,合理调整预检分诊流程,科学调配人员、设备,抽调专门的护士进行巡视,加强患者的管理。

  (二)按照要求规范设立隔离病房,对发热患者进行管理。

  (三)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按照《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省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发热门诊感染防控及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加强医疗场所的通风换气与清洁消毒工作,对经常使(共)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电话机、电脑鼠标、手电筒等要定期消毒;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院内其他患者的防护。

  十、应急培训

  实施分级全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科室内部培训、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全部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疫情报告、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控制、个人防护、就诊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篇二: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

  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

  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

  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

  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

  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

  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

  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苦。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

  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

  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的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

  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

  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

  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

  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

  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预检分诊设置,对进入

  人员严格落实“健康码+测温+症状问询+流行病学史排查”。做好就诊

  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

  似或者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

  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

  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

  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

  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

  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者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者疑似患者产

  生的医疗废物,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

  置。

  (十一)加强零售药店管理。零售药店要做好人员个人防护,严格

  实行“绿码+测温+登记”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购药人员的信息登

  记管理,对所有欲购买药品人员测量体温,发现发热、咳嗽人员或者购

  买适应症含“发热”“咳嗽”等内容药品的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属

  地乡镇(街道)、防疫部门。

  (一)发热门诊

  1、发热门诊建造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等有关要求。

  2、留观室或者抢救室加强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

  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

  3、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发热门诊出

  入口应当设有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4、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要正确佩戴医用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者手卫

  生消毒。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

  品的流程》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

  特征,按照诊疗规范进行患者筛查,对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即将采取隔离

  措施并及时报告。

  6、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7、医疗机构应当为患者及陪同人员提供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二)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

  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

  理。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等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诊疗措施时,应

  当按照接治确诊患者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

  4、诊疗区域应当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5、采取设置等候区等有效措施,避免人群会萃

  (三)普通病区(房)

  1、应当设置应急隔离病室,用于疑似或者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

  和防护用品。

  2、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

  作流程,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转诊。

  3、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

  入,原则上不探视;有条件的可以安置在负压病房。

  4、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非定点医院,应当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

  能力的定点医院。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

  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造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

  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设置负压病

  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

  患者应当分开安置;

  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

  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气

  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

  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

  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

  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者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

  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

  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

  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

  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

  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

  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6、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

  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

  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

  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用防护口

  罩、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

  3、为疑似患者或者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

  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手动通气和支气管镜

  检查等)时: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者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者隔离服

  后应当即将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

  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一)对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

  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

  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者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

  者的挪移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者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

  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者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

  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七)疑似或者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

  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0.5%过氧乙酸棉球或者纱布填塞患

  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

  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患者住院期间使用

  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者家属带回家。

篇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诊所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

  疫情期间,因诊所的特殊性,传染病是当前医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诊所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诊所感染,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

  诊所成立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我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

  成员:王芳

  职责分工:

  组长,总负责人李丽: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李丽:负责配合诊所开展传染病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王芳:负责后勤保障、物品的消毒和采购供应,及车辆的安排与组织接送传染病患者。

  王芳:负责预检分诊处及传染病患者的筛查与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负责院内传染病患者二次筛查及信息登记和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李丽为向县局和疾病防控部门的报告人,王芳为向门诊部的报告人。各区域建立相应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落实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每个科室指派专人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的监督及报告,保持与诊所疫情报告员的密切联系。

  诊所感染及管理实行在传染病领导防控小组领导下负责,组织学习培训有关传染病感染知识,使护理人员都了解掌握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办法,使全部医疗人员充分认识到传染病的威胁及搞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监督检查有关控制院感染制度的落实情况。

  二、确定传染病感染管理护理重点区域

  预检分诊点诊疗室观察室消毒供应室等

  三、事故风险描述及危险性分析

  传染病事故定义

  本预案传染病是指诊所范围内有可能发生的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突发性传染病事故,如控制不及时,均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企业财产重大损失。

  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来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麻疹、乙类传染病

  百日咳、腥红热,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新冠肺炎等。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

  三、预案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所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针刺伤或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统计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四、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交供应室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4、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诊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疫情期间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以减低感染的发生。

篇四: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编制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我院能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保障患者和全院职工的健康权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发生传染病突发意外事件时的防控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和处置传染病突发事件。

  第二章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传染病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防控工作由本医疗机构法人负总责,按照“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制,各科室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共同做好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防和控制工作,及时成立应急预防和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处理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工作。

  二、组织机构

  成立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医疗机构的法人担任,副组长由本医疗机构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长、副院长、各科室负责人。

  组长:

  成员:

  三、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指挥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会议,果断作出决策,及时上报。

  3、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非常时期的责任制管理。

  (二)相关科室职责

  1、各科室应根据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协助领导小组落实防控应急相关工作。

  2、各科室应根据应急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认真做好相关应急防控工作。

  3、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反馈事件发展情况和应急防控工作情况。

  第三章事件监测、报告和公布

  一、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监测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准确预警预报突发。

  二、事件的报告

  1、传染病突发事件,实行逐级报告制度。

  2、任何科室、任何人发现发生或疑似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必须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后,按要求向上级报告。

  3、任何科室、任何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事件情况。

  三、事件的公布

  本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突发事件情况及时准确上报上级相关部门,由上级相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公布,本医疗机构不得随意公布传染病突传事件情况。

  第四章应急反应

  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应逐级向上报告,同时立即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本医疗机构力所能及的应急防控工作。待上级相关部门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作出应急防控措施后,再根据上级应急防控

  措施做好相关应急防控工作。

  第五章预防控制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科室应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政府、区委政府关于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的有关精神,加强对传染病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督导检查,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

  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领导小组,要对本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传染病防控日常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反馈、督导整改,以防传染病突传事件的发生。三、强化培训,提高责任意识

  制定本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学习培训计划和措施,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知识,提高传染病防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六章意外事件处置措施

  一、本医疗机构所有科室和个人发现本医疗机构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时,有义务立即报告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领导小组,未立即报告致使传染病暴发流行导致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况严重程度,予以相应处理。

  二、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层层上报,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情况展开调查,确定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领导小组尽快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封锁,必要时封锁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区域,以防止事件扩大。

  四、领导小组及时组织人力对发生传染病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对涉及突发事件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他相宜处理。

  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应从污染最轻向污染最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进行

  相应的消毒处理。

  六、处理工作结束后,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防控领导小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影响、后果等进行归纳,总结经验,完善防护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2医院传染病应急预案各科室: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市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重度事件的。

  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肺炭疽、麻风病、结核病、登革热、人感染猪链球菌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医务科及业务院长报告,由院长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

  三、接诊医生对于可以传染病患者,应邀请外院专家进行会诊以及早明确诊断,或直接按规定转运病人至指定医院。

  四、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传染病爆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五、对传染病做到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

  播途径,防止病原扩散。

  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院感染科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技术规范》等规范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院废物的处理,加强监督和指导。

  七、物质贮备

  各科室认真做好必要的诊治、设备、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毒器械和药品,检验设备和试剂贮备工作。每年例行检查俩次。

  八、本预案将根据具体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3一、总则

  1、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传染病,规范突发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3、突发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

  染性腹泻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4、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突发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包括以下情况:

  1)、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5、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预防为主,群防群控。

  二、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由院领导组成,负责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指挥机构成员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

  2、日常管理组织

  由感染管理科负责对突发传染病时间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3、专家委员会

  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调查和采取的治疗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4、应急处理机构

  临床科室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危重病人尽可能转送具备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监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三、监测、预警与报告

  1、监测

  感染管理科负责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苗头。

  2、预警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报告。

  3、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1、应急响应的原则

  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发展。未发生突发传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支援突发传染病疫情

  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响应程序

  1)甲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负责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2)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程序

  专家委员会和应急处理机构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应急指挥机构和感染控制科负责联络和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的无害化处置。书写的病例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例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3)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

  要确保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安全。针对不同的突发传染病,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人员还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4)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传染病时间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证。

  5)成立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6)成立传染病应急专家小组

  组长:

  成员: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4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传染病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保障人民安全,特制定我院应急处理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2、高度敏感。始终保持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时发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苗头事件及可疑重大传染病,并及时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理。

  (二)统一领导,科学管理

  1、成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院领导及职能科长组成。

  2、医疗救治专家组:由分管医疗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以及各临床资深专家组成。

  3、根据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和所需动用的资源,实行统一领导,按各专业预案实行分级响应。

  4、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相关卫生技术规范,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院部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等,果断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

  (三)适用范围

  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水污染等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适用本预案。

  (四)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急诊科或相关科室应及时上报医务

  科、院感科,再由医务科上报院领导,院感科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节假日期间上报院总值班。值班电话:XXX、院内:XXX(五)启动预案

  接到报告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医疗救治组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医疗救治专家应在10分钟内到位。医疗救治组成员离开城区要实行请假制度。

  (六)物质保障

  药剂科做好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的必要储备。

  (七)善后处理

  突发重大传染病结束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及医疗救治组对突发重大传染病情况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按有关规定上报。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5为确保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蔓延,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重大传染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立重大传染病专家救治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疫情报告控制程序

  临床医务人员发现重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按《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控制程序电话上报我院公共卫生科(夜班报告院总值班)。见附件1。

  三、实施措施

  1、感染源的管理

  (1)住院病人一旦被确诊为重大传染病应立即单间隔离(门诊病人在指定场所隔离)治疗,以便进一步治疗或转传染病院(病情允许)。

  (2)病人隔离期间谢绝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隔离病人的活动范围仅限于病人居住的房间,呼吸道传染病者需戴口罩。

  2、医护人员的防护

  (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方式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护镜,穿防护衣等。进出隔离病房穿隔离衣,必须遵守规定的流程,如人、物进出的流程和卫生通道等。

  (2)操作前后必须按手卫生规范消毒和洗手。

  (3)隔离区或隔离病房设独立的医疗小组,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4)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做必要的限制性隔离,以免病原菌扩散。

  3、消毒与灭菌

  (1)隔离区或隔离房间的一切医疗(一次性使用)、生活用品必须单独使用,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行预消毒后方能回收、清洗、灭菌。

  (2)废弃医疗、生活垃圾放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封并贴标识,专人专车回收,密封保存,焚烧处理。

  (3)隔离病房设有空气净化消毒器或紫外线灯,每日酌情进行2—4次消毒,必要时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熏蒸消毒。

  (4)治疗台、床头桌、地面等每日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2—3次。

  (5)隔离病房的门把手纱布和地垫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湿并保持湿润。

  (6)病人转院或死亡后按不同病种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墙面、地面、物品和运输工具等)。

  四、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对传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对不同疫情指导和组织实施有效的消毒,对接触者进行隔离,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五、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专家针对不同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疫情报告等知识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六、检查、总结

  疫情得到处理后,感控办要对传染病患者所接触的诊室或病房终未消毒情况进行检查采样等工作,确认处理合乎标准后,方可接纳新患者。

  感控办、公共卫生科对所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及处理经过进行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及漏洞,及时修改预案,以便应急预案更加完善。

  医院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6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确保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病人。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设施配置

  1、门诊设立明显标志指引的传染病诊室及传染病隔离观察室,按照诊病、观察、隔离、消毒流程,合理布局,并配备隔离衣、口罩、帽子、消毒液等消毒隔离所需用品,隔离区内配备氧气装置、心电监护、呼吸机、床头X光机、吸痰机、气管切开包及急救治疗药品。主要用于高疑病人及已确诊的垂危不能转诊的病人隔离观察。

  2、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制度,完善诊疗设施配备,早期发现传染性病人和带菌者,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传染病人诊治流程

  1、凡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由导医带至传染病诊室就诊,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上报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由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专家会诊,确诊病人或高疑病人立即转送市传染病医院。

  2、病房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治疗观察时,应严格按照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严防医护人员受到感染和交叉感染,严防疾病向外传播。

  3、传染病人出院后,病房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接诊传染病人后,救护车及时按传染病消毒方法进行有效消毒。

  三、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经发现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立即向疾控中心等部门报告疫情,同时做好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对由于瞒报、迟报、谎报或玩忽职守等引起恶劣社会影响的或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法律责任。

  四、治疗方案

  1、成立传染性疾病医疗和救护小组,随时待命,提高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疫情的能力。

  2、严格按各类传染病治疗、预防原则,对病人进行抢救、隔离治疗,提高与其它有发热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避免因漏诊或误诊所造成的疫病传播。

  五、防护措施

  1、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

  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掌握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2、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消毒处理和预防服药、应急接种等预防措施。

  3、对需接触传染性病人的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防护隔离模拟训练,以保证一旦出现疫情,可以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

  4、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努力改善工作人员住宿环境卫生、医院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清理积水、清理杂物、喷洒消杀药液,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消除病媒昆虫、钉螺、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切断传播途径;加强自来水和生活饮用水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加强营养伙房的食品卫生监测和监督。

  七、信息、设备、后勤保障

  根据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各有关科室人员做好应急预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药品、生物制品、消毒药品、器械的储备及供应,把好进货质量关,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时刻注意国内外、特别是邻近县市的疫情,提供准确信息。

篇五: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通用5篇)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通用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1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保障在校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措施。

  第二条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和体检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病预防工作以及学生体检制度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体检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处、少先队、教务处、总务处、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预防领导小组。

  第三条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健全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及报告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学校建立体检制度,定期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建立全校师生、教职工的健康档案,确定专人统一保管。

  第四条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指定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认真做好晨检记录,保证学校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学校要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有关季节性突发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培训,保证每周20分钟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第六条由于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学校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

  (2)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

  (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学生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6)学校相关科室应按规定对场所、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

  第七条操作程序及责任人

  (1)日检:班主任每天应密切关心学生的健康状况,统计学生的出勤人数,在每天8:00前做好晨检,并将晨检记录在册。责任人:班主任。

  (2)报告:各班或其他教师一旦发现师生有流行性疾病或者传染病症状的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政教处,然后由政教处向学校报告,学校再按规定报教育局相关科室,同时报区疾控中心。责任人:保健教师、校长。

  (3)劝说:班主任或其他及一旦发现学生身体不舒服或有摄氏38度以上高热学生必须迅速隔离,及时通知其监护人带其去医院看病,回家休养,并将情况及时报告校长室。责任人:班主任或教师、校长。

  (4)记录:班主任应及时统计好患病学生的具体情况(班级、人数、症状、密切接触者、就医情况、上课情况、目前康复情况)并记录在册。责任人:班主任。保健教师

  (5)跟踪:班主任应每天关心患病学生的身体状况,任课教师应主动对学生进行补课。责任人:班主任、任课老师。

  (6)家访:积极做好患病学生的家访、家长的思想工作,经常保持联系。责任人:班主任。

  (7)消毒: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包括发病及相关班级、食堂、厕所、公共场所、共用教室等)消毒工作,学校领导要听从卫生部门的专业指导,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责任人:总务处、校长。

  (8)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确保稳定,每天加强巡视,对痊愈后的学生必须经卫生部门认可后方可进教室,对班级其他同学加强观察了解。

  责任人:班主任、保健教师。

  (9)新生报到,学校必须要求其监护人如实填写《在校学生健康状况登记表》,班主任应当分类建立在校学生健康档案。

  责任人:班主任、教导处。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2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管理

  1、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韦群校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副组长

  组员z高低段长

  保健医生:殷益负责安排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以及资料整理。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宣传。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

  后,全面启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由校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各班启动晨检和报告制度。

  (2)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

  (4)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食堂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5)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登记制度。

  2、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2)班主任负责对各班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窗、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班主任对缺课原因,及时上报。

  (2)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3)总务处负责对教室、活动室、食堂、图书堂、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1)班主任、段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防

  控应急总指挥。

  (2)校长及主管人员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加强对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

  (4)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

  (5)教务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6)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7)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8)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

  (9)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三、联系方式:

  1、校长室电话z2、区社发局文体科联系电话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3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禽流感、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要及时组建处理疫情的领导小组,立即要求传染病者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学校安排专人护送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拨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疾控中心,并对病人作跟踪了解。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市教育局决定是否实行停课。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三、重特大疫情的处置办法:

  1、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2、疫点消毒。请防疫部门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3、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4、信息发布。学校发现传染病人,请示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4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治“禽流感”等传染病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尤其是“禽流感”)预防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春季是传染疾病高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保持高度警惕,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特别是学校有了食堂和宿舍以后,对于住宿生和半膳生的预防管理力度应加强,学校将把防治传染病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二、健全组织,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病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防治“禽流感”等春季传染病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以z同志为组长、zz同志为副组长的预防指挥机构,全权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建立群防群控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卫生防病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1、一小的家长流动性大,为了提高防病工作实效,学校注重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希望家长从关爱生命的.角度高度重视防治传染病工作。

  2、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和教育。利用学校电视台、晨会、班会、宣传橱窗等媒介,营造防治传染病的氛围,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习惯的教育。

  四、建立机制,全面落实开展春季卫生防病工作。

  1、建立信息网络。从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等区域了解师生、家长、临工情况,以班级和年级部为单位,掌握好各位学生、家长和各班任课老师等人员的通讯地址,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工作由教导处、学生处负责,老师工作由工会负责,临工及民工由行政处和筹建办负责。

  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健康教育纳入教

  学计划,充分利用板报、晨会、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通过卫生小报、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发挥卫生室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监护。设立专门的房间为隔离室,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预防隔离。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告诫学生在禽流感传播期间不接触禽类和鸟类动物。

  5、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和洗手制度;学生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隔离观察制度;门卫管理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

  6、落实“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措施,确保疫情预防与控制无漏洞,无死角。加强校园管理,保证教室、食堂、宿舍、活动场所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发现学生及老师体温异常(体温达到37。5摄氏度)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要及时与医务室联系,保证病人及时到医院就诊。

  7、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工作。对学生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要按照相关要求、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并保证空气流通。对感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住所和活动过的场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8、强化食品卫生管理。食堂和宿舍要严格规范购货渠道,坚持索证、验证和入库检测制度。杜绝购买未经检疫的生禽和肉类以及其它无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原料;食品做到烧熟煮透,防止外熟里生。

  9、按照要求报告疫情。各年级要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每天都必须及时、真实和准确地进行记录并上报卫生室。卫生室负责统计当天学生因病缺课等情况,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校长室。

  10、明确操作程序

  (1)各班将班级情况每日上报卫生室,时间为每日的9:00之前。

  (2)卫生室汇总后,如发现情况,及时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

  (3)应急事项操作步骤:

  学生情况:主要责任者为班主任。发烧38度以下的,由班主任查明情况,报告卫生保健室;38度以上者,班主任应及时报告卫生室,并协助卫生室查明学生及家庭成员的相关活动情况,一经发现异常情况要连同相关资料一并上报(第一时间上报,及时隔离),并按照预防应急要求操作,这项工作由各年级部主任负责监督检查。

  教师情况:主要责任者为年级部主任,要求同上。

  五、完善各项制度

  1、完善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制度和日统计制度。

  2、严格考勤制度。

  3、落实人员管理制度。

  4、食品卫生制度。

  5、及时隔离观察。

  6、门卫管理制度。

  7、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

  8、领导小组成员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制度。

  医院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5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校长总负责,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1、樊永昌同志任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魏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

  3、学校负责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

  4、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配合校医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及传染病防治宣传。

  5、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6、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校长亲自指挥。

推荐访问: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 传染病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