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4-15 10:21:52 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寻求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手足口病幼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基础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其中基础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低于综合护理组,后者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前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临床护理,对提升预后质量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痛苦等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427-01

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总结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以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手足口病幼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91例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护理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隔离住院治疗的154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两组,前者分得63例患儿,后者分得91例患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手、足、口腔出现疱疹或斑丘疹[1],存在食欲不振、低烧、咳嗽、流涕等症状[2],且由我院两名及以上专家确诊为手足口病。其中男87例,女67例,患儿年龄均处在6个月-6岁间,平均年龄(2.4±0.9)岁;肛周疱疹53者例,存在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咳嗽、咽部红肿等症状的患儿90例,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者11例。两组幼儿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基础护理组

基础护理组中的63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辅助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1隔离护理

手足口病是具有传染性的幼儿疾病,在患儿入院后应当及时隔离防护,避免其与其它患儿交叉传染。院方应尽量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舒适、整洁、通风条件好、温度及湿度适宜的隔离房间,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还可以为其提供消毒后的玩具、书籍等吸引其注意力,使患儿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限制患儿家属进出隔离区的次数,做好进出红外线消毒杀菌工作。患儿使用的玩具及产生的生活垃圾需使用含氯消毒液,与水按照1:200的比例配比稀释后消毒20分钟以上。

1.2.1.2药物护理

中药方剂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每日早晚两次口服清热泻脾散[3]的方法缩短治疗时间,清脾泻热,有效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及治愈率。

1.2.2综合护理组

综合护理组中的91例患儿在接受上述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心理护理

患手足口病的患儿年龄多不足5岁,在陌生且隔离的环境下难免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甚至部分患儿因此哭闹不止,严重阻碍了医护人员的正常办公秩序,不利于患儿获得最佳护理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先做通患儿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在探望时间对患儿进行开导、抚慰,平复其情绪,尽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医护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也应当仔细留意患儿性格特征,摸清其脾气、喜好,用温和亲切的语气与患儿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升熟悉感,让患儿在舒适放松的氛围中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以缩短治疗时间,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1.2.2.2饮食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在住院隔离期间,应当对其饮食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其营养需求,制定出最适合其营养吸收及康复的科学饮食方案。督促患儿健康合理饮食,多吃瓜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还要均衡摄入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食物,尽量避免其食用咸鲜辛辣、干硬难嚼、冰凉生冷性食物,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4]。

1.2.2.3皮肤及口腔护理

患儿在患病期间穿的衣物最好为宽松的天然棉质材质,对皮肤刺激小,不紧绷,降低衣物与患处间的摩擦。医护人员应当对患儿出现疱疹及斑丘疹的部位进行观察与记录,确保患处维持干燥、清洁、卫生的状态[5]。洗漱时,患儿创口处应尽量避免沾染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沐浴露等对皮肤造成较大刺激,最好采用清水洗漱。除此之外,还应一日三次为其进行口腔护理,餐前餐后均要督促患儿用温开水或浓度为0.9%的盐水漱口,使患儿口腔保持舒适洁净的状态。对于口腔内创口严重部位,可以适当涂抹思密达或西瓜霜喷剂,以降低口腔炎症的感染记录,减小吸入性肺炎的患病风险[6]。

1.2.2.4发热护理

医护人员在发热护理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仅出现低烧症状的患儿,医护人员要督促其多饮水,多排尿,确保体内水分含量;对于出现高烧症状的患儿,医护人员在督促其多喝水、按时服药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手段,时刻观测患儿体温数值变化情况,直至其体温回归正常值并趋于稳定。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儿不良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无疱疹、斑丘疹出现,预后质量提升显著;好转:接受治疗后,患儿不良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基本无疱疹、斑丘疹出现;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及护理后,幼儿各病症均无明显变化,手部、足部、口腔、肛周等部位仍存在疱疹或斑丘疹,甚至出现恶化、扩散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P<0.05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154例手足口病患儿在接受护理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且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其中基础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程度低于综合护理组,且后者平均治疗时间为8.3天,明显短于前者的12.1天,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于低领儿童的传染性疾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患此病症的患儿多出现腹痛、呕吐、厌食、低烧等不良症状,其手部、足部、口腔、肛门、臀部等位置常会出现疱疹或斑丘疹。大部分患儿在接受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一周内痊愈,只有少数患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甚至因为病情发展较为迅速而死亡。

本次研究发现,对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行兼具针对性与安全性的综合临床护理,对提升预后质量及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痛苦等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学英,朱瑞芬,刘建华等.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0-81.

[2] 丁亚芹.21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578-579.

[3] 马益慧.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9):2152-2153.

[4] 郝婕敏,王梅.手足口病患儿353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14,(2):253-253.

[5] 廖铭燕.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75.

[6] 高繁花,王英娟.小儿手足口病83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933-934.

推荐访问:手足 小儿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