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期待新玩法

时间:2022-06-06 10:2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进入2007年夏,中国保健品行业正迎来阶段性拐点。在1998年至今的近十年间,会议营销以“四大家族”企业为代表,成为与以安利为代表的直销,以史玉柱为代表的广告渠道并驾齐驱于中国保健行业的三大主流营销模式之一。我们以会议营销为主线,谈一谈中国保健品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谈一谈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危机、风险与转折。

会议营销风光不再

作为业内三支主要营销模式之一的会议营销,已是潮起潮落,会议营销从业人员正面临继续留守朝里走,还是跳出圈子朝外走的方向选择。

会议营销模式最早在1998年前后由珠海天年网络所创造。创立于1992年的天年,最先在国有大商场设立专柜,主要靠仪器科普打开了局面,一度在国内数百家最大的商场进行微循环检测而成为商业奇观,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商场雨后春笋股冒出,无序扩张,客源分流,直接造成大商场效益下滑,危机逐步被转嫁给厂家,商场扣点和各种促销费用日增,而且拖欠货款日益严重。比较典型的是郑州市场,因为亚细亚挑起“商战”,几乎造成郑州大商场整体瘫痪,郑州天年近百万货款被拖欠以致流失,造成资金链断裂。当时的局面就是卖得越多,被商场积压拖欠的资金越严重,迫于无奈,只好“跳出商场做市场”,“商场做品牌,市场抓效益”,具体说就是逐步摸索出“走出去到社区科普,请进来召开联谊会”,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会议营销”模式的开端。

会议营销模式既继承了以往科普营销的精髓,又在困扰发展的渠道梗阻上有所突破,具体地说就是把固定终端和流动终端相结合,这其实是嫁接了“直销”的经验,在科普营销和直销之间开创出一片“蓝海”。因为绕过了中间商场环节,减少了流通成本,并且直接掌控现金流,并能深度接触顾客,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双赢。因此刚一推出,不过给顾客打了个九折,或者赠送了产品,顾客已经乐开了怀。

在1998年至今的近十年间,会议营销以天年、珍奥、夕阳美和中脉等“四大家族”企业为代表,成为与以安利为代表的直销,以史玉柱为代表的广告渠道并驾齐驱于中国保健行业的三大主流营销模式之一,最为鼎盛的2005年,一度成为业界纷纷效仿的风向标,以四大家族为血脉的保健品公司多如牛毛,联谊会、茶话会、座谈会、旅游,从大上海到富裕村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俨然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2007年的夏天,会议营销“四大家族”纷纷退潮,走上下坡路,目前正经受生死考验。直接得宜于四大家族的众多月亮型企业和点点繁星,也开始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无边无际的“抛盘”压力。

行业拐点

是市场需求发生逆转了吗?并不是。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保健行业朝阳喷薄般的灿烂未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老龄社会的深化,经济的高速成长和环境的迅速恶化,今日每年区区数百亿的销售额能是中国保健行业的未来吗?显然不是。专家预言,21世纪的最大产业将是生物科技,对应的产业便是健康产业。更有人预言,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将超万亿。但为什么走到500亿却压力重重,走不动了呢?

会议营销虽有百利,但有一弊,那就是高成本。一般而言,会议营销都不会卖单件或单盒,而是“推大单”,最低的月消费量也要300元,最少的购买量也要半年,这样一次成交的金额大约不会低于2000元。一般都在4000—6000元,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也不少见,而且随着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单次成交的金额仍在攀升。问题的核心是,就算你说的天花乱坠,就算消费者干般想买,但能够维持每个月都拿出三、五百元买保健品的老年人又有多少?

在中国目前特定的国情下,无论贫富地区,能够消费得起会议营销产品的老年人的比例大约就在总数的2%—5%,每年的自然增加率不超过5%。这些人群,同样是直销、广告、体验营销(以喜来健为代表),以至“骗销”(十多年前起源于广东,以投资分红为诱饵,今年大有全国蔓延之势)争夺的对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重点争夺这5%不到的市场,自然日子越来越难过。

会议营销今天遇到的问题,是任何一种营销模式走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的,不过是整个中国保健行业困局的缩影。盖言之,并非需求不足,而是缺乏有效的供给,如果不能突破5%不到的焦点人群限制,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进来,中国保健行业就会一直在低谷徘徊。看看手机产业的发展,大家就会明白,如果现在还是十多年前上万元一部的“大砖头”,断然不会有今天近5亿用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改变这种局面,也非一日之功,整个中国保健品行业目前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盘整期,这个时间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八年。只有突破价格瓶颈,中国保健行业才会有真正的质的飞跃,也才会迎来真正的爆发,万亿产业才可能成为现实。否则,不过是在不同的营销模式间分饼,蛋糕并不会做大。

从“贵族”到“平民”的转化过程中,带来的不仅仅是喜悦,因为它必然是一条逐步告别暴利、走上靠规模才能赢得效益的不归路。中国保健行业的暴利时代正在终结,一个“平民化”的保健时代正待来临,中国保健行业正面临历史性拐点。

突破困局

会议营销的价值在于教育,也就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在产品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如果这个鸿沟消失之后,会议营销就失去了灵魂。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议营销要不断更新产品的根源所在。如果一个模版,专家讲了五年,员工听了五年,老顾客都已经听得打瞌睡,销量能不下滑吗?审美疲劳呀!那怕是龙虾,顿顿吃也腻呀!

会议营销企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产品创新。但要创新谈何容易!不少企业自觉不自觉都在走这条路,由于是在老顾客中提供新需求,起初的半年一年往往表现为销量提升,但之后常常下滑,没办法,只好再引进新产品,以至于三、五个产品还抵不过以往一个产品的销量,边际效益出现下滑,等产品超过五个,消化不良啦!

但真正难的不在这里,而是成千上万种产品,真正能眼前一亮,有“概念”的产品匮乏。这里有着更深的学问,根子出在产品深度研发上。很多产品短命,其实是“先天不足”,没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没有企业品牌属性和优势资源,没有深刻洞悉市场潜在需求和竞争状况,配方平淡,取名拗口,功能申报不当,产品剂型,色泽,包装,定位,营销工具等等,没有系统思考,表现平平,要想卖得好,的确太难了。一个成功的产品规划过程要把握四个字:势、市、事、实。就象打仗,要占据有利地形,有“势”才有“市”。这个“势”就是要综合分析企业市场环境,拿出过硬的创新产

品,从山上向山下才好打。所谓“市”就是要以适合的时机、适合的政策、适合的策略、周密的计划推向市场,关键在找突破口,以点带面,集中优势兵力做样板。所谓“事”,属于市场操作层面,关键在细节。成功需要一百个条件,失败只需要一个理由。而“实”呢,就是要让产品在顾客那里落地,不仅仅购买,而要培养典型顾客。

回顾会议营销走过的近十年路程,明星产品大约有睡眠系统、功能水机、核酸、蜂胶、氨糖等,这些产品大都可归为同一类,都是“舶来品”,功能纺织品、功能水机源自日本,后面几种源自欧美。再放大一些,看看行业内畅销的鱼油、脑白金、维生素、蛋白质、钙、大蒜油、理疗器械、电位冶疗仪等产品,同样是“舶来品”。只要国内与国外的产品有代差,这种机遇就一直存在,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还可以发现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中医药复兴大潮渐起,已露端倪。比如凉茶、阿胶、虫草、灵芝、枸杞等产品,针灸、理疗、足浴等服务。当保健品走下神坛,不再是“治病良药”,回归到本原的时候,以“调养”为特色的“中医药”对慢性病康复和未病养生的价值必然会被整理、发掘和光大。因为当国门洞开的时代大潮下,与安利比营养素,与西方比基因科技,中国企业有着天然的劣势,而宏扬中医药养生精粹必是有远见的企业家的明智选择。

以上就产品创新罗嗦了一大通,盖因为产品是营销根基。至于渠道,个人认为目前要适应变化大势,打破渠道品牌不兼容的问题。保健品价格高企,主要就因为渠道的低效率。每家建一个专用渠道,类似于一个城市里有数百条自来水管,哪里还有效率!整个产业链70%以上的资源都投入在渠道中,但经销商能正常赢利的还到不了50%。前面提到1998年大商场危机的时候,家电企业也深受其害,于是纷纷搞专卖店,自己收钱,但不通用,成本太高,吃不消。只到国美、苏宁、家乐福等通用渠道出现,困饶家电行业发展的渠道问题才得以解决,接着价格战就开始了。

至于价格,肯定要遵循市场营销的一般规律,既新产品采取撇脂定价,赚取高利润,而在走下坡路的产品,一定要放开价格或加大赠送,以延缓生命周期,把公司主推的产品和顾客要买的产品做好区隔,按市场规律办事,千万不要再死守价格而流失市场。教训太多。

最后谈谈管理,因为促销大家谈得比较多。所谓的管理,主要就是管好“两种人”:一是员工,二是顾客。对于员工前些年流行“放老板下山”、“员工老板化”,目前的情况下,不易再去单独创业,最好是与公司联合起来,搞“员工股东化”,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失败的教训更多。员工,特别是骨干老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财富,是市场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现在新员工哪里还容易招,容易培养?第二个是顾客,前些年有人提“顾客员工化”,并进行探索,但基本上都不成功,顾客虽然有帮助销售的特点,但顾客毕竟不能等同于员工,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顾客组织化”,不组织没有战斗力,但顾客组织运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会议营销潮起潮落,坚守是本分,离开是解脱。但会议营销十年创造已经在中国保健产业界书写辉煌历史,留下精彩瞬间,并仍会持续发展,见证行业变迁。

推荐访问:保健品 期待 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