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集中营运操作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时间:2022-05-29 11:45:02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 要: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后台集中营运是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营运发展趋势,实施由分散处理到集中处理的作业模式转型,可发挥集约化处理优势,推进业务处理标准化和专业化。在作业模式转型的同时,系统功能、作业人员、管理架构等均发生改变,风险也相应随之变化。本文结合集中营运模式下的工作实践,通过分析邮储银行黑龙江分行集中营运中存在的操作风险,探讨后台集中营运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集中;营运; 操作;风险;

一.集中营运操作风险分析

(一)系统运行风险。集中营运是将前台柜面或其他渠道受理的指令或凭证,运用电子影像和网络传输等技术,把数据传送到后台,利用光学字符识别(OCR)、影像切割等技术,对影像数据进行流水线、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校验、账务核算、资金清算等步骤,最后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前台的运营模式。因此,集中营运模式对网络的安全与稳定以及光学字符识别(OCR)、影像切割等技术都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应急切换、灾备环境等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如果出现通讯异常、突发停电、系统故障等情况,对业务正常运行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后台各业务系统均采用“工号+密码”方式登陆,无指纹或令牌校验,安全性较弱,不能有效防止工号密码的出借、泄露或被盗用,将会给集中营运业务处理带来极大威胁,一旦工号及密码泄露或被盗用,会使前后台之间、后台各岗位之间失去制约,极易产生资金风险。此外,在集中营运模式下,后台集中处理的交易含有大量客户账号、印鉴、票据、重空等涉密信息和票据影像,业务处理员在很多操作环节均能将涉密信息与票据影像以屏幕截图或文件复制方式存储,进而通过移动设备或网络等渠道将影像复制出去,造成重要信息泄露。

(三)人员管理风险。

在集中营运模式下,为满足全省业务处理的需要,营运中心储备了大量作业人员,随着业务外包的大力推广,外包公司人员占比近70%,营运中心作业人员存在着人数众多、年龄跨度大、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个人品德、风险意识、业务素质等因素,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主观作案和人员流失的风险。

二.集中营运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一)系统运行方面

1.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保障业务处理连续性。

后台营运中心的电子影像、数据处理都是以系统、网络为基础,网络安全和系统稳定是发挥集中处理的必要条件。为应对出现通讯、网络、硬件故障等系统失常的情况,制定集中营运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防止出现系统风险。遇到突发状况时,分别从业务管理与技术支持两个条线上报,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置,确保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2.加强办公区域与机房安全管理,建立巡检机制。

制定办公区域与机房出入管理办法,强化安全管理。办公场所出入口、各楼层及重要区域应安装监控摄像机,监控报警实行24小时监控。办公场所应落实人员出入管理制度,安保人员负责检查进入人员的证件。来访者应征得被访者同意,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

(二)信息安全方面

1.加强业务处理员工号管理。为确保工号安全,要求定期更换工号密码,在作业过程中临时离开台席时,处理员应办理系统签退并将计算机锁屏后,方能离开,避免工号被盗用。营业终了时,应办理正式签退并关闭计算机。明确要求不得将工号交予他人使用,工号使用人不再使用该工号或离职时,严格履行工号变更、注销手续,并做好登记。

2.加强计算机开机口令管理。为保证计算机安全使用,每台计算机设置开机口令,由不少于6位的字母数字组合而成,由安全软件对口令强弱进行判断,如登陆口令弱,将进行提醒并重新设置。同时,要求定期更换,防止口令泄露或被盗。

3.加强信息保密工作管理。制定保密工作管理办法,银行员工调入营运中心时,须接受保密教育,了解保密信息范围、保密管理规定等,并签署保密协议书。对于营运中心外包的业务,应在相关合同或协议中明确保密条款、落实安全措施,外包公司应具备良好的保密管理能力。外包员工入职前,要按照与外包公司签署的保密协议,事先由外包公司进行入职前的保密教育,签署相关保密协定。

(三)人员管理方面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开展定期培训,提升业务处理能力。组织业务处理人员认真学习总行及省行下发的制度规定与操作手册。提高处理人员风险意识。在培训时,结合业务处理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日常业务风险点开展学习研讨,将营运业务风险意识从上到下贯穿在每位处理员的思想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业务,确保业务合规办理。

2.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制度落实。

为提高业务处理员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建立人员奖惩机制,明确营运中心产生的业务差错与误退回问题的处罚标准。通过加强违规处罚力度等措施,使业务处理员意识到违规成本,主动规避风险,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问题,确保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到位。

3.建立日常业务检查机制,督促合规作业。

为有效控制操作性风险,减少业务差错,保证合规作业,应建立业务自查与抽查机制,设置业务检查比例,对发现问题比照业务差错进行处罚,提高业务处理员责任心,降低操作性风险发生机率。

4.加强外包人员管理,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建立外包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要求外包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如日常考核不合格或出现其他不满足作业要求的情况,应暂停办理业务,培训合格后重新上岗。建立外包备员机制。要求外包公司按照比例配置备员,防止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同时在与外包公司签订的协议中,设置人员变动率考核指标,如超过此指标则按规定进行处罚,通过加强考核来保证外包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集中运营在效率提升、质量控制、成本节约、风险防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是商业银行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但是,集中运营模式也产生了各种操作风险,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因此,探讨集中营运操作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确保集中营运工作平稳、安全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迪,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5年21期

[2]彭軍,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7期

推荐访问:商业银行 营运 风险防范 探讨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