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森教授中西医结合辨治复治涂阳肺结核验案举隅

时间:2022-04-05 10:32:34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馟v
tӽݴם9M5ӟ饨ky总结分析于下。

1“肺结核”的中医理论

肺结核,在传统医学中尚无确切的病名可称,概属肺痨、虚劳、骨蒸、鬼注和痨瘵等范畴。如《肘后备急方》曰:“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乃至于死”认识到本病属于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中医认为肺痨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外因感染,“痨虫”伤人;二是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亏损。痨虫感染及正气虚弱两种病因互为因果。痨虫感染是发病的原因,正虚为发病的基础。正气不足,感染痨虫易于发病;正气旺盛则感而不易发之。同时,正气的强弱亦关乎于病情的轻重程度。痨虫感染是引起肺痨的必备因素,痨虫既是耗伤人体气血、阴精的直接原因,也是决定肺痨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的重要条件。[1]

本病病理性质以阴虚火旺为主。病理的转变,与病情的轻重及病程有关。一般说来,初起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表现为肺阴亏损之候。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阴伤及气而致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可趋于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2]

2典型病例

李某,女,21岁,大学生。2013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2013年3月发现肺结核,一直予以疾控中心板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同时伴有肝功异常,期间服用肝苏颗粒保肝治疗,患者于2013年6月自行停药,未完成疗程且用药不规范。于2013年10月1日入院治疗,在入院前1月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1℃,以午后发热明显。咳嗽、咯黄色干酪样痰、时有咯血。伴盗汗、消瘦,发热时头痛,自发病来患者体重下降约10 kg。

现症见:经常呛咳气急,发热有定时,扪之身热,持续时间较长,夜间汗出皮肤潮湿,时有骨蒸,手足显露衣被外,形体消瘦,颧红明显,失眠易醒,胸胁疼痛但可忍受,咽喉干燥,痰多质粘黄稠,时咯鲜血。纳少,小便黄,大便可。舌红而干,剥苔,脉细数。

相关辅助检查:3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晨痰查见抗酸杆菌3+;夜间痰查见抗酸杆菌2+;即时痰查见抗酸杆菌1+。结核分枝菌蛋白芯片检测提示:结核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体——弱阳性,结核菌16KD抗体——阴性,结核菌38KD抗体——弱阳性。

2013年12月25日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报告提示:分支杆菌培养阳性(+);菌种鉴定: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比例法提示一线二线抗结核用药均敏感,未见耐药。红细胞沉降率80 mm/hour;白蛋白339 g/L。

CT提示右肺中下叶见片状致密影,内可见支气管气象;右肺多发大小不等空洞形成,空洞内壁光滑;双肺野多发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双侧颈根部、纵膈多发淋巴结增大、部分钙化。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部分包裹(见下图1)。

诊断考虑复治涂阳肺结核伴咯血感染。西医治疗方案为:3HRZELfx/5HRLfx,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3]、《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制定[4]。

处方:①西药:强化期:异烟肼03 g,PO,QD×90D;利福平06 g,PO,QD×90D(空腹晨服);乙胺丁醇10 g,PO,QD×90D;吡嗪酰胺15 g,PO,QD×90D;左氧氟沙星片05 g,PO,QD×90D。②中药治疗上,钟森教授考虑患者肺痨(阴虚火旺证),自拟滋阴降火方,具体方药如下:

北沙参20 g,麦冬15 g,百合15 g,百部15 g,生地黄12 g,黄精15 g,山药15 g,茯苓15 g,白芨12 g,当归10 g,川贝母9 g,桔梗9 g,黄芩10 g,地骨皮10 g,十大功劳叶15 g,侧伯叶15 g。服用方法:20剂,水煎服,150 mL po tid,服用3月。方中北沙参、麦冬、百合、黄精、川贝母滋阴润肺生津,当归、生地黄柔润养血;桔梗、百部止咳化痰杀虫;白芨、黄芩、地骨皮、十大功劳叶、侧伯叶降火除蒸止血;山药、茯苓 培土生金。钟教授组方精炼,要到病所,切中病机,直折其害。

嘱患者每月实时监测Ziehl-Neelsen抗酸染色、肝肾功,血常规及尿常规。强化期间用药后2次随访结果提示:2013-11-07 3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晨痰未查见抗酸杆菌(-);夜间痰未查见抗酸杆菌(-);即时痰未查见抗酸杆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诉咳嗽、咯痰、发热及饮食上均有很大改善,用药情况良好,按时服药。

2013-12-13 1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晨痰未查见抗酸杆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未见明显异常。尿酸:7399 umol/L,患者自觉症状上大有改善。

2014年01月17日复诊:与初诊相比,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均有改善,时有干咳,咳声短促,无潮热盗汗,手足心微热,已无咯血,偶感胸部隐隐作痛,咽喉微干,稍饮水即可缓解,二便可,舌红少津,脉细数。2014年01月17日查3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晨痰查见抗酸杆菌(-);夜间痰查见抗酸杆菌(-);即时痰查见抗酸杆菌(-)。其他相关检查未见异常。

CT提示左肺上叶及右肺野可见多发小结节影、斑片影,以右肺中、下叶显著,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及小空洞影,右肺下叶背段可见囊状透光区;右肺门稍增大。双侧颈根部、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显示、增大,部分钙化。右侧胸膜增厚。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影像诊断:1左肺上叶及右肺继发型肺结核(以右肺中、下叶显著),与2013-10-02日比较病变有所好转;双侧颈根部、腋窝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显示、增大,部分钙化。2右肺下叶背段肺大泡形成;右侧胸膜增厚。(见下图2)。

鉴于以上情况,钟森教授目前考虑为肺结核复治(痰菌阴转)。

西医治疗上以:异烟肼03 g,PO,QD×60D;利福平06 g,PO,QD×60D(空腹晨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PO,QD×60D。

中医考虑为肺阴虚证,中药处方:北沙参20 g,麦冬15 g,百合15 g,百部15 g,生地黄12 g,黄精15 g,山药15 g,茯苓15 g,白芨12 g,当归10 g,川贝母9 g,桔梗9 g。服用方法:20剂,水煎服,150mL po tid,服用2月。方中北沙参、麦冬、百合、黄精、川贝母滋阴润肺生津,当归、生地黄柔润养血;桔梗、百部止咳化痰杀虫;山药、茯苓寓意培土生金。嘱每月实时监测Ziehl-Neelsen抗酸染色、肝肾功,血常规及尿常规,并定期随访。

巩固期间用药后第1次随访结果提示:2014-02-12 3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未查见抗酸杆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诉关节已无疼痛,咳嗽、咯痰均有很大改善,用药情况良好,按时服药。

2014年03月20日三诊:患者已接受抗结核治疗5月,诸多症状已大大缓解,偶有气短声低,偶咳嗽无力及肢体倦怠,畏风,饮食二便可,舌质偏淡,脉细数。

2014年03月20日辅查提示:3次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未查见抗酸杆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右肺野见多发斑点、斑片、条索影及小结节影,以右肺中下叶为主,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纵隔、颈根部及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增大或钙化。右侧胸膜稍增厚,双侧胸腔未见积液。影像诊断:右肺继发性肺结核,与2014-1-17旧片比较病灶有所好转,空洞已吸收闭合,纵隔、颈根部及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增大或钙化;右侧胸膜稍增厚。(见下图3)。

鉴于以上情况,钟森教授目前考虑为肺结核复治(痰菌阴转),西医治疗上以:异烟肼03 g,PO,QD×90D;利福平06 g,PO,QD×90D(空腹晨服);左氧氟沙星片05 g,PO,QD×90D。

中医考虑为肺阴虚证,中药处方:北沙参20 g,麦冬15 g,百合15 g,百部15 g,生地黄12 g,黄精15 g,山药15 g,茯苓15 g,白芨12 g,当归10 g,川贝母9 g,桔梗9 g,生黄芪20 g,太子参15 g,五味子15 g,浮小麦20 g。服用方法:10剂,水煎服,150 mL po tid,服用2月。方中北沙参、麦冬、百合、黄精、川贝母滋阴润肺生津,当归、生地黄柔润养血;桔梗、百部、五味子、浮小麦敛肺止咳化痰、杀虫;生黄芪、太子参、山药、茯苓,久病多虚,寓意益气扶正,培土生金。嘱患者每月实时监测Ziehl-Neelsen抗酸染色、肝肾功,血常规及尿常规,并定期随访。

巩固期间用药后第6月、第7月随访结果提示: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抗酸杆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诉上述诸多症状已改善。用药情况及依从性良好,按时服药。

2014年07月04日末诊:诸症皆去,未诉特殊不适。

2014年07月04日3次Ziehl-Neelsen未查见抗酸杆菌(-),余未见异常。胸部CT提示右肺上中下叶见多发斑点、斑片及索条状密度增高影,以右肺中下叶为著,与2014-03-20旧片对比病变明显减少。右侧胸膜轻度增厚。纵隔内及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钙化。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增大。影像诊断:右肺继发型结核,与2014-03-20旧片对比病变明显减少;右侧胸膜轻度增厚;纵隔及右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钙化(见下图4)。

患者于2014年09月10日做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报告提示:分支杆菌培养阴性(-),所有指标正常及自觉症状消失,肺上病灶与病初相比已趋于稳定完全吸收,空洞完全闭合,患者目前已增重8 kg。

3讨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轻重不等,结核病的症状和其他疾病一样大多是非特异性的。然而,症状在结核病早期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结核控制策略的核心,是发现和治愈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从临床角度上来讲,肺结核的治疗目的在于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消除症状,防止复发。从公共卫生措施方面讲合理化疗是迅速控制传染源特别是排菌患者,以减少排菌或使痰菌长期阴转,切断传播途径,最终控制结核病流行。总之积极对初阳患者加强管理合理治疗,减低复发再燃的机会;对于复治涂阳实施个体强而有力的化疗方案治疗,以避免耐药结核的发生机会。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复治,治疗前均需做痰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用以确定是否存在耐药和区分耐药的种类,以便制定化疗方案。初治过早停药或不规则用药造成的复治,药物敏感试验不显示存在耐药的情况下,可继续采用目前推行的复治方案(续用一线用药)足量治疗。但强化期结束痰抗酸杆菌染色涂片未能转阴者,必须参照药敏结果重新选择敏感药物组成新的化疗方案,目前推行的复治方案疗程为8-9个月,伴有其他疾病者则需适当延长疗程。[5]

本例验案,由于患者初治过早停药,用药不规律,考虑耐药机会较低,故仍选用一线抗结核用药,并选用一组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进行抗痨,亦在用药前进行痰菌培养、药敏试验,组成强而有利的、科学的复治涂阳化疗方案并针对患者实施监督管理用药。在化疗基础上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目的在于缓解患者自觉症状,减少化疗过程中肝肾功能损害,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降低耐药率及提高治愈率,避免复治涂阳患者朝向MDR(耐多药结核)、XDR(广泛耐药结核)进程发展,以控制结核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流行。

钟森教授据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将肺结核大体分为肺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三个证候,针对主体证候优化中医治疗方案,有是证用是方,组成上述已提及将不再赘述。并总结在使用正规化疗方案结合中医药治疗结核病有以下特点:

①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相当于中医“扶正补虚”的治疗大法。《医学正传劳极》中就总结指出“杀(痨)虫”和“补虚”是治疗肺痨两大原则,与历代医家正虚是肺痨发病基础的观点相吻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重要内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益气养阴的中药如黄芪、黄精、生地黄、麦冬、沙参等都有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

②改善症状,相当于中医“去邪杀虫”的治疗法则。肺结核患者大多有咳嗽、咯痰甚至咯血,以及潮热、盗汗、乏力、消瘦,女性会有月经失调等结核中毒症状。即使在使用西医化疗药物治疗后一段时间,上述症状仍不缓解,此时中医药就能发挥其优势。

③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改善脏器损害,降低胃肠道反应,相当于中医“培土生金”“滋养肝肾”的治疗法则。

④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纤维增生,使药物渗透,促进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相当于中医“活血生新”的法则。本例验案,在化疗药物治疗下结合中医药辩证施治,我们看见患者痰菌的阴转,治疗期间未复阳,影像学提示病灶基本已吸引,空洞已闭合,从疗效判定已属痊愈。

总之,在治疗结核病时,随证加减使用中药辨证论治,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小田肺结核中西医诊断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104-106

[2]钟森,何鲜平中西医临床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8-134

[3]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2008:68-70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1-84

[5]唐神结,高文临床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7,187,314

推荐访问:肺结核 中西医结合 教授 辨治复治涂阳 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