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0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5 10:10:00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zoޛ)j馝v]yF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放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口服,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疾病进展仅为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试验组疾病控制率高达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作为靶向治疗的前沿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其靶点的生物学功能,从分子学水平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 吉非替尼;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4-0048-02

肺癌(lung cancer)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位于男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癌是肺癌的重要组织病理学分型之一,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其他等[1]。肺癌的治疗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性,非小细胞癌的晚期主要采用靶向治疗,吉非替尼作为其代表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故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病例对照研究,具体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入院前均有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短或喘鸣等症状,个别患者有胸水、Horner综合征等肺外胸内扩展症状,术前胸部影像检查包括CT和(或)磁共振、PET等,均明确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排除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部良性肿瘤和各类纵膈肿瘤。其中男48例(20~70岁),女22例(25~67岁),平均年龄为(45.8±10.1)岁。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27例,腺癌20例,大细胞癌21例,其他2例。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病情、年龄、过往病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放化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日一次口服吉非替尼,剂量为250 mg。定期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病情缓解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按照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其中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2]。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对照组疾病进展情况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早在2003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居全球癌症的首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已占癌症死亡人数的20%[3]。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多和大气污染的日益加重,肺癌患者日益增多,女性患者也很多见,专家预言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截止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会增加至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活健康的疾病,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其主要的临床分型,其治疗情况和预后明显关系到整个疾病的控制。

肺癌的治疗原则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如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虽然对于疾病都有临床疗效,但是针对于晚期的非小细胞癌上述治疗手段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类晚期疾病采取靶向治疗,即根据肿瘤组织或细胞中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分子为靶点,利用分子靶向药物特异性阻断该靶点的生物学功能,选择性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肿瘤消退的目的[4]。从研究结果来看,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采取放、化疗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仍有28.6%的患者疾病进展,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研究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组的患者疾病进展仅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吉非替尼可以作为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手段。

同时研究发现,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患者只有轻微的不适,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的发生率很少见。同时,有报道指出,上述并发症可以采用联合用药得到缓解,相对于传统放化疗治疗癌症的方式,此手段可以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基础上显著改善了放、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年轻的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系统未完全形成,联合用药治疗非小细胞癌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5-6]。因此,综合本研究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吉非替尼可以作为一线靶向药物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Nishino M,Jackman D M,Hatabu H.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guidelines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omparison with original RECIST and impact on assessment of tumor response to targeted therapy[J].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0,12(11):536-537.

[2]罗湘江,马涛,王燕.吉非替尼分子靶向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3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64-2465.

[3]房芳,陈红,肖颖,等.吉非替尼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老年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33-35.

[4]李卫东,李金瀚,谢剑明,等.吉非替尼治疗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7):631-633.

[5] Jackman D M,Yeap B Y,Lindeman N I.Phase Ⅱ clinical trail of chemotherapy-naive patients ≥ 70 years of age treated with erlotinib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3(8):542-543.

[6]王孟昭,李龙芸,王淑兰,等.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365-366.

(收稿日期:2012-09-11) (编辑:陈春梅)

推荐访问:肺癌 晚期 疗效 临床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