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管理国内外理论现状之研究

时间:2022-04-01 10:00:26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摘要:众所周知,灾害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害,并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及发展。灾害管理是管理科学与灾害科学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的分支,同时兼有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和灾害学的特殊性。文章对灾害事故管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灾害事故管理;国内外理论;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7-0057-02

灾害有自然和人为两种,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貌灾害如滑坡、荒漠化等;气象灾害如洪涝、雷暴、台风等,生物灾害如蝗灾、水华等;天文灾害如天文潮等。人为灾害有:工程灾害如爆炸、塌方等;生态灾害如水资源污染枯竭、沙尘暴、雾霾等;社会生活灾害如恐怖袭击、战争暴乱等。灾害管理是管理科学与灾害科学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的分支,同时兼有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和灾害学的特殊性。从定义上讲,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具体包括计划制定、人员调动与资源配给、领导和实现等传统的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能够充分发掘灾害防治的潜能,科学协调防灾救灾的社会活动,合理采取预防措施或减灾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

1国外的灾害事故管理理论研究

1.1研究内容

在西方灾害管理理论属危机管理理论范畴,而危机管理理论是西方应急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危机管理理论横跨多个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经济管理等是其建立形成的基础学科,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是有关危机方面的研究。危机在韦伯辞典中的定义是“可能是事情变好的机遇,也可能是事情变得更糟糕的关键时刻”;罗森塔尔将危机解释为“在时间压力及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势下,对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在这一关键时刻对其进行决策的事件”;赫尔曼认为,危机对应急管理主体的根本目标给以意外威胁,令其在极其有限的反应时间内必须做出决策;巴顿认为,危机是不可预见的大事件,它的发生会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给团体或组织及其成员、产品、服务、资产以及名声带来巨大的损害。由此看来,个人、团体或组织的名声也在危机的影响范畴内,危机的影响范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大。

其次是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希斯认为,“事态已经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是危机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危机不等人,一旦发生,时间掌控变得至关重要,减少损失将是主要任务。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地的控制事态,尽量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若事态失控也要争取重新掌控事态。Miortff和Pearsno提出,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就是搜罗、分析和传播消息。危机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危机管理者要做好沟通与组织协调,同步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积极有效力的行动即“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最后是关于危机管理过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①斯蒂文·芬克四阶段划分理论。他的文集《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visible》中首次提到了四阶段划分理论。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划分理论才得到完整意义上的阐述。芬克通过使用一些医学术语令该阶段划分理论横生妙趣、形象鲜明:第一阶段,危机显露出了某些迹象,有发生的可能,此为征兆期;第二阶段,危机已经降临,效应正在产生,此为发作期;第三阶段,危机应对者、决策主体正在应急救援,危机影响继续,此为延续期;第四阶段,危机已被成功化解,造成影响逐步消除,此为痊愈期。②奥古斯丁六阶段划分理论。第一阶段为危机避免阶段,这一阶段很容易遭人忽视,具有容易操作、经济低廉的特点;第二阶段为危机准备阶段,一般不可避免,为之做足准备是政府在危机管理工作当中的必尽之事分内之责,比如危机演练、行动预案、通信计划等。除此之外,也要留意那些细微环节,即所谓第二层问题,这将是十分有益的;第三阶段为危机确认阶段,公众感觉往往能引发危机,因此需要给公众以安全感,稳定公众信心,在四个阶段中这个阶段是最能考验危机管理水平的;第四阶段为危机管控阶段,厘清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在此阶段尤为重要;第五阶段为危机解决阶段,危机解决必须从速、以速取胜;第六阶段为危机获利阶段,即危机解决后的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阶段。③罗伯特·希斯四阶段划分理论,也称之为有效危机处理4R模式——即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

1.2研究特点

当代西方危机管理论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①研究趋势实现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转移。过去研究内容比较侧重政治事件等定性化问题,当代则更倾向于危机预警、危机临近指标以及危机管理数学模型等定量化问题。②研究方法由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过去只是采用政治学这种单一的研究方法,而当代除了采用政治学方法之外,还借鉴了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各种学科的有益于危机管理研究的方法都得到了科学的应用。③研究范围过去多关乎自然灾害、政治领域,而如今则更为关注灾害的社会效应。目前,由于近年来恐怖主义愈演愈烈,西方世界国内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西方危机管理研究的注意力已不在传统的自然灾害和政治领域之上,而开始转向灾害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2国内灾害事故管理理论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就概念而言,张成福认为,危机管理是动态的,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对当前或潜在危机,管理主体按照危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解除危机;林阙馨认为,对城市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其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的危机预见、救治能力,及时高效有力地处置危机,重整公众信心,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恢复政府公信力;郭济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即是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它是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其主要任务是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薛澜等在《中国城市危机管理研究报告》一书中明确指出,危机管理是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包括对危机的预防、识别、反应、决策、处理和评价等各个过程;温志强、边修蕊认为,政府应急管理是非常态的政府管理行为,是指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主要任务就是有效预防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努力减少突发事件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计雷、陈安等认为,应急管理一般是为了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科学分析,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以有效应对和控制突发事件。

我国灾害种类繁多,洪涝、地震、台风、暴风雪、沙尘暴、森林火灾、矿难等常常见于报端。灾害发生频率居高不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更存在继续攀升的可能。灾害每年都会造成数百亿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有近两亿人民遭受各种各样的灾害。灾害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使他们无家可归无粮可食无水可饮,给受灾家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在与灾害长期不懈的斗争中,人们吸取了教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实用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适合我国灾情、国情的一整套灾害应急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在实际的灾害防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价值,降低了灾害的风险和灾损。灾害防治也上升到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层面,很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办法相继出台。每个城市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建设,骨干型企事业单位也都按照国家标准及自身特点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及防灾规划。当前,我国灾害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法制化轨道。灾害发育成灾规律研究工作,也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很多企业的资金支持;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方面,不但勇于自主创新、敢于投身实践,而且也积极地同各国、各国际组织开展务实合作。

马宗晋院士放眼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局,提出了减灾系统工程理论,并给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首先,要对灾害类型和受灾区域的灾害风险进行科学评断和合理区划;其次,实行分区减灾,各地方根据自身地理位置或城市规模,针对性地选择减灾对策;再次,建立救灾分级负责制度,中央、地方各有所重各司其责;最后,和社会经济建设一起抓,将减灾规划纳入到可持续战略,中央和各地方一道共同抓好自然灾害管理,综合防治,同心同德,只有如此,才能够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东北师范大学的张继权教授认为,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了战略管理和灾害风险管理,这是一个全面整合模式,将成为中国处理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张继权教授详细地提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对象,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涵盖所有自然灾害的管理,在灾害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主要体现在灾害风险与承灾体脆弱性分析过程中,并提出灾害管理要在各个层面结合有关各个学科加以全面协作整合。从减灾的角度出发,综合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也适用于应急救援管理。

霍尔三维结构体系是由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在1969年提出的,这一体系后来成为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以及影响因子众多的系统的一个统一的思想方法。卢振恒等将霍尔三维结构体系法运用在设置减灾工程和综合灾害管理系统的工作程序与步骤上。他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减灾管理分为六个阶段,即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将上述六个每个阶段展开,并以此思考和解决问题,又可划分为六个逻辑思维过程,即灾情调查、减灾目标确定、减灾系统方案综合、减灾系统分析、减灾决策制定、减灾计划实施。

3国内研究的不足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虽然是在理论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这些研究大都是被动反应式的,偏向危机的现场反应和救助,缺乏综合应急反应体系和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部门沟通和协作、资源储备与保障、激励与责任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二是研究面狭窄,对很多问题特别是社会灾害估计不足,甚至没有匹配的应急预案,比如2003年SARS大流行;三是对危机次生影响如政治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冲突等问题研究不足,比如谣言和信息公开问题、恐慌情绪与信心恢复问题。

4结语

我国属于灾害多发国家,由于所获文献资料及本人认知水平所限,本文只能作为一家之言,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对此问题深入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以便为国家在灾害管理理论上取得更多突破并用于灾害管理的实践中,最大化的预防和减低灾害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为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宇.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 蒋娟.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推荐访问:灾害 事故 现状 国内外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