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入境边防检查实践教学思考5页

时间:2022-01-14 15:40:51 公文范文 浏览次数:

对出入境边防检查实践教学的思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数量不断攀升,日趋变化的现实需要对边检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边检队伍是形势所需,边检工作发展所趋。作为面向全国公安边防部队输送出入境检查人才的活水源头,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专业化程度高,懂实践会操作的学员,既是满足日益繁重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的客观要求,又是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出入境边防检查教学工作中,怎样突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呢?

一、明确培养目标

公安部历来重视边检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出入境人数成倍增长,边检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全国各级边检机关对边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都十分重视,各级机关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了边检人才库建设,为保障边防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的保证。作为边检专业人才的活水源头,院校应该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员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这就要回到边检工作实际中去摸清现实需要。

新时期边检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才岗位深度专业化是其鲜明的特点,一名专业的检查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业务理论方面:需要熟练掌握我国出入境管理制度,出入入境管理法、护照法、国籍法、外管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业务基础理论及相应的业务文件精神,人文地理知识,边检执勤外语,证件鉴别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方面:要求初步具备出入境人员和交通运输工具检查验放能力,梅沙系统操作应用能力,与不同国籍旅客员工沟通交流能力,识别伪假证件的能力,执法办案的能力,执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等。边检专业学员培养要以理论认知为抓手,以能力生成为目标,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践教学和现场勤执法实习、见习,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基本技能,培养学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军事素养,最终生成专业核心能力,即:检查验放能力、执法办案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边检专业课程设置是指针对边检专业学员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

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应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内容。

(一)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成果的纽带。

一是开设的课程合理,即开设哪些课程的问题,课程开设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单打独奏,课程单一化,要根据边防检查现实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边防检查是什么―干什么―怎样干”为切入点,以边防检查基本业务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范围,紧紧围绕边检专业学员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开设边防检查概论、人文地理、服务礼仪、边检外语、边检涉外工作等边检专业基础课程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出入境人员检查、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检查等专业主干课程。

二是开设的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要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相辅相成,能使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边防检查专业所具备的系统知识与能力。

三是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要合理。要区别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安排顺序,应坚持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分配各学年所学课程任务。

(二)合理的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边防检查相关的主要知识、主要方法与主要技能。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从知识到能力生成的规律,课程设置必须符合边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要针对边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内容设置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课程内容安排上要适当缩小纯理论范围,多结合基层边检执勤执法实际,可选编典型案例入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要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员动手操作能力。课程内容设置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或结合实践讲解理论的方式,突出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让学员尽可能多操作实践。

三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边防检查工作与国家外交方针及改革开放形势关系紧密,具有较强的时限性。业务文件及相关检查制度更新频繁,因此,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让学员掌握学习最新出入境动态及管理规定,以免与基层实际脱节。

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将基本业务理论转化为业务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培养检查员初步查验检查能力的突破口。近年来,我校逐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培训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但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还有许多薄弱环

推荐访问:秦皇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党员 边防 出入境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