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3-23 11:23:17 调查报告 浏览次数:

摘要 为了解“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课程总体概况、课程系统结构、网页设计类型、Google引擎收录、课程使用状况5个方面对29门“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学论 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 课程结构 课程开发

1 问题提出

自2003年教育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潮,各地高校都纷纷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化学教学论”作为高师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从1932年开设以来,历经几代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拼搏奋进,在夹缝中谋生存、从特色中谋发展,终于迎来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在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大潮中,“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如何?课程开发还存在哪些问题?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分析,力求为“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本调查研究的样本来源主要有3个途径:①“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全国各高校上网的国家精品课程;②各部属、省属师范院校学校主页上公布的精品课程名单;③Google引擎搜索到的“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相关链接。通过汇总统计,共检索到“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29门,涵盖国家、省(市)、校(院)等多个级别,目前可以顺利链接的课程26门。同时,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可靠性,所有网站都进行了登录验证。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鉴于精品课程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课程,因此参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的相关界定、《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中对精品课程的具体要求(评审指标每年略有调整),并结合网站制作和网站评价的基本指标,从课程总体概况、课程系统结构、网页设计类型、Google引擎收录、精品课程的使用状况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

3 “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调查结果分析

3.1 课程总体概况

在29门“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中,2所高校“化学教学论”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13门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另有14门课程荣获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如表1所示)。目前开通精品课程网站的有26个,仍有3个网站暂时无法访问。

表1 国家级、省级“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一览表

获批院校课程级别课程负责人批准时间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江家发2008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王磊2009

西华师范大学省级鲍正荣2005

漳州师范学院省级饶志明2005

东北师范大学省级郑长龙2007

华东师范大学省级王祖浩2007

重庆师范大学省级林长春2007

续表

获批院校课程级别课程负责人批准时间

河北师范大学省级曹玉民2007

四川师范大学省级彭蜀晋2007

乐山师范学院省级徐文基2007

华南师范大学省级钱扬义2008

广西师范大学省级文庆城2008

福建师范大学省级胡志刚2008

山东师范大学省级毕华林2009

哈尔滨师范大学省级季春阳2009

3.2 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精品课程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精品课程建设质量。鉴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时间跨度,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评审标准,结合网络教学的特性将课程结构模块分成课程概况、师资队伍、课程资源(课件、教案、习题、试题等)、测评系统、授课录像、留言答疑、教学效果(成果、课程评价、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等)、实践教学(实践、实习、见习、作业等)、作业提交、教学管理(通知、公告、进度安排等)、辐射延伸(参考文献、友情链接、推荐内容、学习网站、课程规划等)、学生成果12个维度进行汇总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统计

由图1可以看出,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明显规定的指标基本上都有,如课程概况、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效果、授课录像、课程辐射延伸等,所占比例都达到85%以上;学生成果、实践教学、留言答疑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为27%、50%、31%;但是教学管理、作业提交、测评系统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分别为8%、15%、12%。说明当前“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多重视资源、师资、成果、效果的呈现,对于教学和学习所必需的如作业提交、测评系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设计有所忽略。

3.3 网页类型分析

根据网页设计脚本语言的不同,可以将网页分成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网页是指以纯Html语言编写的网页,而动态网页则是以ASP、PHP、JSP等语言编写,通过数据库进行架构的网页。静态网页制作相对简单、内容固定,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维护、缺乏交互,为了不断更新网页内容,需要重复地制作大量Html文档。而动态网站会根据用户的选择和操作作出动态改变和响应,具有动态交互、自动生成Html文档等优点,可大大节省工作量、增加网站会员粘性,同时对搜索引擎的收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图2 网页类型统计

由图2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26门精品课程网站中,使用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占绝大多数(61%),采用ASP、JSP动态编写语言的比例分别占27%、8%,而采用网站承载效率最高的PHP动态编写语言仅有1例(安徽师范大学)。说明当前我国“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的设计理念还局限在传统的静态展示阶段,对于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交流答疑、网站内容更新等动态内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精品课程的利用率低、不被搜索引擎收录的重要原因。

3.4 Google引擎收录

据互联网媒体调查机构Nielsen/Netratings公司发布的全球搜索引擎使用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6%的访问者在互联网上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相关信息,同时一个网站约80%以上访问量来源于搜索引擎。精品课程作为网络共享课程,为保证达到无限共享、交流目的,被网络轻松搜索,课程建设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搜索引擎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专门统计了已开通的26个精品课程网站的Google引擎收录,结果如图3所示。

统计截止时间:2009-12-25 17:03,以下同

图3 Google引擎收录统计

由图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Google对上述26个网站共收录了4178个页面,平均每个网站约收录160个。这其中以PHP语言架构的网站收录最多,达到2470个页面,另有3所院校收录为0,3所院校收录为1,1所院校收录为3,其余分布在16~336之间。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在建设“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时,只注重到课程建设成果的展示,而对精品课程的功用、使用、网页优化考虑不周,从而导致了一些花费较多人力和资金投入建设的“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在建成之时就注定要消失或埋没在浩瀚的网络海洋中,对精品课程的功能开发来说实为一件憾事。

3.5 精品课程使用状况分析

精品课程作为优质网络课程,其目的就在于共享和使用。虽然“化学教学论”已经建成了29门精品课程,但是,其使用效果如何?笔者从体现会员参与的BBS论坛、留言板以及网站访问量等方面进行简单概述。

由图1可以看出,29所院校中,仅有8所开辟了BBS论坛、留言板模块用于会员交流、答疑解惑。通过登陆访问这8个BBS论坛、留言板,发现其使用率达到100%,网友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会员讨论、参与的时间几乎全集中在网站建设之初的某个时间段,随后都集体销声匿迹。BBS论坛中学习讨论基本上也多为学生自发、无序的发言,且内容偏离讨论主题,缺乏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留言版上的问题基本上是学生自问自答,根本没有教师参与解答。

精品课程使用的另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网站的统计访问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所院校设置了访问量统计,且访问量不均衡。从访问量的设置来看,大多数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关注度还不够广。

4 研究结论和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经过近些年来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化学教学论”课程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课程建设中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4.1 研究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1)课程访问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2个网站出现了链接错误,1个网站统计代码放置错误,3个课程网站无法打开,1个网站栏目中出现错别字,2个课程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访问者既无以得知也无法注册。

(2)课程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有限的使用多呈自发和随机状态,“重开发、轻应用、漏管理”。从学习论坛和留言本的发言情况可以看出,问题讨论主题分散,问答“跑题”现象多有出现;问题及讨论多为会员自发提问,缺乏教师的及时解答或根本没有解答,组织管理严重缺失。这不仅造成了已有课程资源的闲置性浪费,而且也无法引导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

(3)课程目的错位,建设与使用脱节。实际使用中,由于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鉴定”或“验收”,而不是在课程教学的服务和应用上,因此,精品课程的使用率普遍不高,大多只建不用。而理想的精品课程应该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通过师生参与、师生共建从而达到“以评促建、以建促学”的建设目的。

(4)课程设计中部分内容和功能仍需完善。如有效的测评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互动答疑系统等功能需要完善;同时,课程资源的内涵要进一步扩大,除了课程相关的习题、试题、教案、课件等内容之外,还要提供多样化的、与课程内容相关性大、拓展性强的教学资源,以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网页优化仍需加强。精品课程作为网页的一种特殊形式,必须严格遵循Web基本标准和W3C系列规范。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精品课程网页由于标题雷同、缺乏关键词、代码冗余、设计脚本单一等原因,造成了搜索引擎视而不见,网友无从搜索,大大削弱了精品课程的利用效率。

4.2 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针对当前“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提高精品课程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利用,以下2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作为网络课程的一种特殊形式,精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与网络环境、课程资源的交互,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应充分加强精品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互动交互模块,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和延伸,精品课程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环境,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的深入开展,达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2)加强管理、及时更新,促进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教师在精品课程实施中的组织管理,即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对协作学习、学习讨论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精品课程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应设置专人对精品课程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内容的持续更新。在精品课程中还应设置相应的论坛或者博客、留言本、信箱、问卷调查等,以便使用者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感受及时反馈给网站制作者,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对网站上的内容和功能进行调整;在网站中在开设会员投稿功能,引导化学本科生、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硕士、初高中化学教师等各类人员参与到资源共建活动中来,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实现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

[1]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cn/Bian_zhun_gui_fan/jishuguifan.htm

[2] 郭玉梅,袁晓斌.中国远程教育,2009,(2):4649

[3] 梁晓翠.高教论坛,2009,(5):8183

[4] 周彩霞,张宇,贾换锋.中国远程教育,2009,(2):5053

推荐访问:课程建设 化学 调查 精品 教学